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27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48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5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托北京市、廊坊市和保定市高密度的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气象要素监测以及PM2.5化学组分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7年上半年三地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中北京市空气质量较好,保定市较差。分污染物来看,保定市SO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廊坊市和北京市,颗粒物PM10和PM2.5也呈现保定市最高、北京市最低的规律。从污染物日变化来看,CO、SO2、NO2、PM10和PM2.5呈双峰型分布,O3呈单峰型分布。从区域整体分布规律来看,PM2.5和SO2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特征。PM2.5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4月燃煤对该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5—6月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更为凸显。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2017年上半年到达北京市的气流中有24%来自于北京市南部,且这些气流多为低空传输,表明区域传输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来自不同方向的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将和田绿洲西北部的墨玉县城作为模拟受点(37.26°N,79.72°E),计算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生的每一次沙尘天气期间逐日18:00(世界时)36 h后向气流轨迹,轨迹计算起始高度设置为500 m,并结合相应的PM2.5、PM10、SO2、NO2、CO、O3浓度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抵达该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轨迹和污染物输送路径.同时,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权重污染轨迹分析法,分析了沙尘暴期间不同气流轨迹对墨玉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识别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揭示不同源区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绿洲(墨玉县)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北(WN)、北(N)、东北(EN)和东(E)4个方向;其中,来自东部的沙尘天气频率最高(60.2%),但主要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和强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方向,54.48%的强沙尘暴和38.53%的扬沙来自西和西北方向.不同沙尘源区和不同传输路径上的沙尘气溶胶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一样.沙尘天气期间,大气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相当于无沙尘天气期间的3~5倍,但对SO2、NO2、CO、O3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沙尘暴对墨玉县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率最大;由东向西的沙尘暴由于路过和田市和洛浦县等工业污染源区,此簇沙尘暴气团将该区域SO2、NO2、CO等污染颗粒携带到墨玉县,因此,东-东南(E-ES)方向的沙尘暴对SO2、NO2、CO的贡献率分别为15.56%、20.55%和21.57%.本文定量印证了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绿洲区沙尘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宜满 《陕西环境》2001,8(3):21-22
论述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的内涵与意义,探讨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的对象、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脉冲澄清池在综合废水处理中运行效果的跟踪分析,确定出利用脉冲澄清池补充处理生化后废水(悬浮物、COD_(cr)、BOD_5等)的影响程度,为其在综合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陆壳岩石馆融形成花岗岩浆主要出现在加热期和伸展抬升期,是碰任后岩石田热状态调整引起陆壳物质化学分界的结果。陆壳碰撞前的构造历史、大陆岩石国的热参数和地幔过程、造山带的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性质等制约了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发育,尤其是与各种造成地慢高热流叠加于下部地壳的岩石圈调整过程关系密切。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可能就是华北、扬子陆块碰撞后,底侵和垂向分离过程作用于造山带伸展抬升期,引起下部地壳岩石相继发生两次馆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耕地大量被占用,耕地面积迅速减少.但与此同时,我国有关耕地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因此,本文将就进一步保护耕地,完善土地管理立法进行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岩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2):115-117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标准体系的有效运作依赖于体系中标准的科学性和标准间的协调性,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一些环境标准的宽严程度不适当;环境标准所覆盖的保护范围不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标准的制订缺乏连贯性,环境标准体系之间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和统一,对环境标准体系的调整提出建议:探索制定标准的科学方法;建立健全产品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制定发布机制和后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我国后工业化与产业选择、发展环保产业的基本条件 方面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面向21世纪的环保产业的某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二氧化氮(NO_2)浓度小时数据,探讨九个主城区大气中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气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城区大气NO_2浓度全年北碚区达标率较高(76.16%),渝中区达标率低(3.84%),日均浓度呈夏季前下降、夏季后上升的趋势;月均浓度表现为冬季月份浓度高,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夏季月份;周六、周日、周一和周二的浓度均值较高,周三、周四和周五的较低;小时浓度基本呈5:00~11:00和16:00~20:00上升、其余时间段下降的变化趋势;大气NO_2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西北地区(北碚)大气NO_2浓度偏低、渝中区及其附近区域浓度偏高。影响大气中的NO_2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降水量、气压、日照和相对湿度;四季气流输送中,春冬季气流轨迹相似,主要源自西部、西北部气流,春季气流轨迹的ρ(NO_2)最高,夏季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重庆市大气的治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贾峰 《世界环境》2007,(1):20-23
拍摄反映发达国家环保教训和经验的系列电视片《世界环保之窗》是我十年前的理想,我希望借助画面、语言和音乐,向国人直观地传达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世纪相交之时,我们远赴美国完成了22家电视片《美国环保之窗》的拍摄;2006年春天,日本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第二站。去年秋天《日本环保之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