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NA)技术处理热水解厌氧污泥消化液的工艺,并评价了该旁侧技术对主流区的影响。该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在接种生物膜的填料填充比为5%,生物膜上AnAOB占比大于10%的情况下,经过6个月调试运行之后,PN-ANA工艺出水可达到设计指标;总氮去除负荷为0.3 kg·(m3·d)−1,总氮去除率达到78%。估算表明,旁侧PN-ANA工艺可使日处理量为100×104 t水厂的出水总氮降低约3 mg·L−1。另外,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工程调试过程中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呈缓慢增长趋势,与处理效果的提升趋势相一致。该工艺成功运用厌氧氨氧化处理热水解厌氧污泥消化液,启动时间仅为半年,可为该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河南油田油泥无害化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泥,采用热水洗涤—破乳剂—气浮三相分离处理技术回收油泥中的原油。考察了影响脱除效率的诸因素,得出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处理温度70℃,油泥:水(质量)为1:3;搅拌分散时间10 min;气浮分离时间30 min;气浮强度600 L/(m~2·h);破乳剂加入量300 mg/L;脱油率可达95%。脱除的原油回炼油厂利用,洗脱液可循环使用,脱油后的残渣中石油类残留物质量分数小于5%。  相似文献   
33.
北京市为缓解大气污染,制定了包括采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地热水作为清洁能源中相对容易开采和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始备受重视。高校校区位于北京市某地热带附近,开发此地热水作为部分能源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校区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环保效益显著。详细介绍了校区地热井勘查、开采和利用各阶段的方案、成果及其可以取得经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4.
35.
36.
本实验以Na+活化天然斜发沸石为吸附剂模拟研究其在工业热水环境中对钙离子(Ca2+)吸附除硬,考察了吸附剂的活化/再生条件、溶液p H等影响因素,并对Ca2+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该吸附过程具有准二级动力学特征且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2温度升高可有效提升Ca2+吸附效率,而对其最大吸附量影响较小;3过程属化学吸附且为自发、吸热的熵增反应;4建议溶液p H控制在6~10之间,且当初始Ca2+浓度小于20 mg·L-1时活化斜发沸石可再生高效使用9次以上.研究证明活化斜发沸石是一种工业热能动力系统高温在线除硬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37.
选取广西桂南地区地下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氧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研究手段,对研究区内地下热水中氟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热水中氟含量变化范围为0.01~17.93mg/L,其中43%地下水样品中氟含量超过饮用水氟骨症临界值1.5mg/L,高氟地下热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型,水体中氟含量与温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地下热水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同时受一定程度蒸发浓缩及水-岩作用影响,地下热水锶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组成明显受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风化及碳酸盐岩溶解影响;对地下热水水化学开展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系统中影响氟迁移释放的主要因素为萤石的溶解与沉淀过程。  相似文献   
38.
江永宏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1039-1045
对湖南、贵州剖面的上下岩层的硅质岩、磷块岩、重晶石岩、金属富集层的沉积海水的温度、深度、介质条件、生态条件进行研究,硅质岩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平均为84.81℃或87.27℃,磷块岩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平均为42.17℃,磷块岩的形成温度与硅质岩比较相似,<100℃,分别约为37~47℃、79~98℃。研究区水深变化在100~300 m之间。硅质岩、富硫化物黑色页岩(金属富集层)、重晶石生成于微碱性的介质环境。而磷块岩生成于微酸性-微碱性的介质环境。成岩成矿模型研究充分揭示亲基性元素Ni、Mo、V、Cr、PGE的存在与基性岩、超基性岩的成因联系。研究区域在早寒武世期间属于东特提斯海域, 中国南部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于早寒武纪分离期间所形成的深大断裂带,正可能是海水进行深部循环吸取镁铁质下地壳PGE形成富金属热卤水而在海底沉积的通道。  相似文献   
39.
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栖境适宜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郑文浩  渠晓东  张远  孟伟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2):1355-1363
应用加权平均法和无度量多维标定(NMS)法,检测到影响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最重要的栖境因子依次为底质、流速和水深. 对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优势类群的栖境适宜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多数物种喜栖息在粗糙卵石底质的生境; 大型底栖动物的流速偏好性与其摄食方式、生活型和形体结构相关,对水深的偏好性差异较小. 对该流域主要优势种热水四节蜉(Baetis thermicus)的栖境适宜性研究表明,热水四节蜉偏好小卵石底质,最适流速为0.4 m/s,最适水深为0.2 m. 栖境适宜度指数的预测模型显示,热水四节蜉个体数在多数采样点的实测值小于预测值,表明除栖境指标外,其他的环境要素亦对该种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0.
重庆地下热水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地下热水资源丰富,但对其径流特征缺乏研究,盲目开采致使许多温泉泉流量减小、水温降低,甚至断流、枯竭。为指导地下热水的科学开采,文章对重庆地下热水的常规化学组分及同位素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下热水补给、径流条件,指出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源,补给区在重庆以北大巴山及华莹山背斜华莹山和铜锣峡背斜北端的岩溶露头区,嘉陵江组(T1j)为其储水层,地下热水主要沿背斜T1j地层由北往南流,同一背斜地下热水由北到南为一个统一的热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