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612篇
基础理论   36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3 毫秒
331.
几千年以来,不同的社会都热衷于通过基因改良来改变物种以使其适应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已经持续改变了用于食物和农业的基因资源。现在的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基因有一部分还是野生的,而另一部分则是人工培育或改变的基因。目前,人类食物供给的大部分是通过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所有物种,特别是那些野生物种为农业和食品生产的扩大和多样化提供了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32.
333.
病毒可能会成为人类未来的“头号公敌”,全球地下水病毒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病毒对地下水的影响和防控逐渐受到国际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病毒入侵,通过文献检索调研,分析了病毒进入含水层的途径、在地下水中迁移的限制性因素、在多孔介质中的转化过程,总结了地下水病毒入侵防控相关方法、技术、政策,探讨了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地下水病毒科学研究存在短板、应急防控与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及挑战.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初步提出地下水病毒入侵风险防控对策建议:①源头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补给区,排查防疫类污染源渗漏情况,经过化学或高温消毒后再使用农村地下水饮用水、生活用水.②加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病毒调查研究.研究病毒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存活能力、迁移转化机制、环境行为特征、模拟预测技术、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制定相关规范、指南.③筹划应急防控对策.做好地下水应急监测预警、饮用水消毒处理、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等相关准备工作,制定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病毒应急防控预案.   相似文献   
334.
为研究替代修复对飞机草的治理效果以及对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修复效应,选择修复3、5、10 a和未修复(CK)的飞机草入侵生境为研究对象,调查飞机草密度、盖度、生物量、基径和本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盖度等指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修复年限飞机草种群特征和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飞机草密度、盖度、基径、生物量等指标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修复10 a后,飞机草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基径相比对照分别降低了97.3%、96.5%、98.6%、85.7%,飞机草入侵得到明显控制.②在植被替代修复过程中,飞机草入侵生境的群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草本层盖度在修复3 a后显著升高随后又显著降低,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研究显示,替代修复能有效治理飞机草入侵,促进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提高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335.
提出一种入侵杂草算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WO-PSO)用于支持向量机(SVR)算法来快速实时检测甲烷气体浓度系统,气体红外激光差分吸收法检测系统基于甲烷气体分子在1650nm处泛频光谱吸收带,结合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TDLAS)与波长调制光谱(WMS).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瞬时输出光功率变化范围5.0~10.6mW,瞬时波长变化范围1650~1651nm,瞬时调谐频率范围0.0048~0.0115nm/mA;采集山东淄博某农场2019年3月份全天气体样本,随机抽取15组样本作为训练集,建立以光谱峰面积作为输入值与气体浓度作为输出值的IWO-PSO-SVR、SVR、PSO-SVR和PSO-BP定量分析模型,对测试集4种浓度的甲烷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IWO-PSO-SVR定量分析模型效果最佳,4种甲烷浓度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对偏差分别为0.115%、0.109%、0.131%、0.120%,均低于0.0014;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7、0.9966、0.9899、0.9975均高于0.98;预测时间分别为1.35、1.54、1.35和1.33s,模型经过1000次训练对气体的检测精度为10-5,与同类别检测系统相比,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6.
通过苏玛罐采样和GC-MS/FID分析系统,测定了山东地区典型胶合板制造企业的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烷烃(13.81%~39.16%)、含氧VOCs(5.68%~36.06%)和芳香烃(3.58%~48.12%)是热压和涂胶工艺主要排放成分,废气排口以含氧VOCs(6.49%~83.88%)排放为主,不同工艺环节的特征VOCs组分各有不同;烯炔烃(27.12%~39.38%)和芳香烃(32.47%~45.63%)是热压工艺和涂胶工艺的高OFP组分,废气排口则以含氧VOCs(52.82%)对O3生成贡献最大;基于SOAP评估,各环节均以芳香烃类化合物(97.08%~98.03%)为主要活性组分;测得山东地区胶合板制造行业VOCs排放因子为0.89g VOCs/m3胶合板.  相似文献   
337.
以农业农村部环境监测总站对我国主要叶菜类蔬菜产地的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种类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基于不同累积概率建立我国叶菜类蔬菜产地“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的土壤镉环境质量类别划分阈值,并对其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有机质(SOM)对叶菜类蔬菜富集镉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并由其构建的三因子生物有效性模型为lgBCF=-0.122pH+0.025lgSOM-0.048lgCEC+1.252(R2=0.746,P<0.01,n=134),可解释叶菜类蔬菜富集系数74.6%的变异;利用上述模型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下叶菜类蔬菜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归一化处理可最大程度降低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富集镉的影响,凸出叶菜类蔬菜的内在敏感性;利用归一化后的BCF通过log-logistic拟合函数构建SSD曲线得到,不同叶菜类蔬菜种类对镉的敏感性差异明显;依据SSD曲线基于保护80%、50%和5%的叶菜类蔬菜种类分别推导出pH≤6.5、6.5相似文献   
338.
于2013年8月(夏)、10月(秋)和2014年5月(春)在辽河口海域开展浮游动物多样性监测,研究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浮游动物多样性与河口盐度变化、富营养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的季节更替明显,从夏季到秋季更替率为40.91%;从秋季到春季更替率为35.29%;夏季第一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春、秋季为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明显高于春、秋季,由夏季阶段性浮游动物类群数增加所致,而桡足类的种类数季节间差异很小。春季浮游动物数量显著高于夏、秋季,其数量高达(6.4±1.3)×104 ind./m3,秋季数量最低为(5.5±0.6)×103 ind./m3。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春、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氮和磷酸盐浓度显著负相关。河口指示性种类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的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机氮、磷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河口海域的生态监测和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9.
本文选取浅层地下水特征因子(Cl-、SO42-、TDS、γClγHCO3、SAR)作为参评因子,将内梅罗指数法应用于东营市海水入侵的调查评价中。其评价结果显示,70个调查点位中高达83%的浅层地下水受到了海水入侵,其中严重入侵占比为56%。空间插值分析表明:东营市超过90%的国土面积处于严重入侵等级,海水入侵程度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由陆向海方向逐级增强,域内4个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已有3个受到海水入侵影响。通过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比以及与东营市海水入侵现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筛选合适的地下水特征因子,内梅罗指数法可以用于海水入侵评价。  相似文献   
340.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o-O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CO-SCR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o和Ce比例对CO-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Ce和Co复合比例为3:7,最高转化率为84%(250℃).经表征分析发现,Ce(0.3)-Co(0.7)-Ox上发生CO-SCR的主活性位点是Co.掺杂Ce提升催化性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提高了表面的吸附位数量;二是Ce-Co-Ox催化剂形成的固溶体提升了氧迁移率.反应机理可能是气态或者弱吸附状态的CO与NO的吸附物种(主要是桥接二齿亚硝酸盐物种和螯合式双齿硝酸盐物种)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