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安全科学   20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935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21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31.
<正>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共导致76人死亡,185人受伤。公安部发布事故原因——爆炸因粉尘遇到明火引发的安全事故。2011年5月20日晚,富士康旗下的成都鸿富锦公司抛光车间由于铝制粉尘在管道内堆积,遇电器开关打火,在排风桶内引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2010年2月24日,河北省秦皇岛市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4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 773.5万元。1987年3月15日2时39分,哈尔滨亚麻厂发生剧烈爆炸,死亡58人,受伤182人。  相似文献   
232.
为了构建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对技术管理体系构成要素进行了解构和分析,结合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的特点,把技术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组织要素、资源要素、过程要素和方法要素。从资金、设备、人力资源和信息四个角度综合考虑,构建了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级管理组织,建立了系统的地测防治水管理制度,优化了煤矿防治水的知识型技术管理流程和控制型技术管理流程,同时根据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管理体系运行实际,将体系运行控制的流程总结为:识别、策划、运行、记录、保存、检查、分析、改进。使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流程化,从而提高了煤矿技术管理水平,达到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3.
<正>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火灾大多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火灾的原因,虽有自然所致,但主要还是人为。细数起来,大都和人们的思想麻痹有关。一、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①导线选用、安装不当。②变电设备、用电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丝,或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④没有安装避雷设备或安装不当。⑤没有安装除静电设备或安装不当。  相似文献   
234.
中国人-地碳源汇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文从人-地结合视角看待碳移动问题,根据2001—2009 年遥感数据和能源数据,分别计算各省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引入流动比率,从而划分出高碳源地、低碳源地和碳汇地,结合标准差椭圆进一步分析人-地碳源汇系统离散和聚集趋势,进而得出人-地碳源汇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研究表明:①高碳源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上海地区,作为高碳源地的华北地区呈逐步向外扩张趋势,低碳源地主要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广东地区,呈现不断向西、南方向扩散趋势,碳汇地主要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②高碳源地从点状式分布逐步向外扩散,到2009 年呈现华北两端聚集,上海突出的类三角形结构,低碳源地呈现华中和华东两端聚集,广东、吉林突出的类四边形结构,而碳汇地基本是在外围包围低碳源地,人-地碳源汇系统呈现逐级由上至下态势,高碳源地不断由内向外扩散,低碳源地不断转变成高碳源地,同时碳汇地也不断转变成低碳源地;③2001—2009 年高碳源地标准差椭圆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布格局呈西北—东南格局,范围在2005 年之前基本不变,2005 年之后逐步扩大;2001—2009 年低碳源地标准差椭圆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布格局从“东北—西南”到“西北—东南”,再到“东北—西南”,最后又回到“西北—东南”,低碳源地在主轴和辅轴上分布不断分散,2001—2003 年间变化最大,2003 年之后变化幅度减少;2001—2009 年期间碳汇地系统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且椭圆整体位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碳汇地系统在此期间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235.
为了解土壤高污染的废弃塑料处置地植物体多溴二苯醚(PBDEs)累积水平,对废弃塑料处置地13种典型植物中21种多溴二苯醚的浓度水平、组成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中∑PBDEs含量为11.3—122 ng·g-1,平均为51.2 ng·g-1,与我国电子废物处置地植物体污染水平相似,远高于一般区域植物体PBDEs污染水平.不同植物体内PBDEs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牵牛花中PBDEs的含量最高,牛筋草中PBDEs含量最低.废弃塑料处置地植物体中BDE 209的含量为10.8—116 ng·g-1,为最主要的PBDEs同系物单体,平均占∑PBDEs的96.9%以上.其余单体中,以BDE 47和BDE 208等含量相对较高,但占总PBDEs总含量均不到1%.废弃塑料处置地植物体较电子废物处置地和一般区域植物体表现出更明显的十溴二苯醚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236.
珠江三角洲养殖鱼塘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主要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用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肇庆、广州、惠州和茂名4市14个样点沉积物中7种元素的水体及底泥总量,并对底泥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养殖鱼塘水体中Cr质量浓度范围是nd-0.1011 mg·L-1,超标率为7.1%,Cu质量浓度范围为nd-0.1438 mg·L-1,超标率为64.3%,As质量浓度范围是0.0112-0.0812 mg·L-1,超标率为24.1%,Hg质量浓度范围是0.00004-0.00458 mg·L^-1,超标率为35.7%,Pb质量浓度范围为nd-0.0973 mg·L^-1,超标率为6.8%,其余Ni、Zn和Cd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nd-0.0218、nd-0.0232和nd-0.00319 mg·L^-1,均未超渔业水质标准;底泥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Hg、Cd和Pb的平均值分别为83.86、46.19、242.16、32.38、0.64、1.00和60.06 mg·kg^-1,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Zn>Pb>As>Cu>Cr,其中,Cd污染程度为中-强,是底泥污染最严重的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生态风险均值排列顺序为 Hg>As>Cd>Pb>Cu>Zn>Cr。对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率最大的元素为Hg、As和Cd。4个市底泥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比较,惠州(290.13)>广州(240.54)>茂名(193.23)>肇庆(116.40)。Hg和Cd是该水域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元素。  相似文献   
237.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重庆某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的重金属(Cr、Mn、Cu、Pb、Zn、Fe)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Pearson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富集因子法进行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垃圾焚烧厂周围土壤中上述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216.74、639.33、33.67、47.96、69.79、38134.93 mg·kg-1,其中Fe、Mn平均含量与土壤背景值相当,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背景值20%以上;源解析结果显示Fe、Mn主要是自然源,其余重金属主要来自人为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业源和交通源;垃圾焚烧尾气排放尚未明显引起明显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38.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以处理A(当地传统管理)作为对照,从测土确定施肥量、按作物生长发育明确施肥时期、合理分配各时期的养分配比及增施有机肥等方面改变传统施肥模式,设置3种高产施肥培育模式,分别为处理B(现有高产田推荐管理)、处理C(高肥料投入管理)和处理D(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4个轮作季的总产量以处理D为最高,达75430 kg·hm-2,其次是处理C为75166 kg·hm-2,当地传统的产量最低。冬小麦季的吸氮量为处理C和D显著高于A处理,分别高出444.78 kg·hm-2和310.20 kg·hm-2,但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D在夏玉米季的吸氮量为776.75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的氮肥偏生产力值最高为38.21,处理D为36.71,处理A和C均为28.33。各处理经过4个轮作季后,土壤硝态氮均在120-160 cm出现累积峰,A、B、C和D的硝态氮峰值分别为58.65、28.98、105.89、45.29 mg·kg-1。在0-100cm土层,处理B的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44.22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C、D;所有处理在100-200 cm土层均出现较高的硝态氮累积,处理C高达1021.19 kg·hm-2;0-400 cm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24.27、711-92、1324.30、730.70 kg·hm-2。处理A、B、C、D在耕层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分别为1298.95、653.18、1236.39和718.43 kg·hm-2,处理B、D显著低于处理A、C,D和B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处理D是培育高产的理想施肥模式,合理的施肥量、科学的施肥时期以及有机无机的合理配比是达到高产、提高肥效和环境友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9.
对东川区大寨村铜矿开采、冶炼区周边受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及玉米进行采样,对土壤及玉米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进一步通过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和内梅罗综合评价指数法评价土壤及玉米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土壤中Cd超标,超标率为100%,Pb、As、Cu 3种重金属未超标,超标率均为0,Pb、As...  相似文献   
240.
张燎军 《灾害学》2002,17(4):48-53
针对淮安立交地涵空间薄壁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高精度六面体8结点非协调单元,建立了有际元模型,模拟了结构的布置形式和细部特征。考虑到闸室、地涵 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导出了可用于闸墙、闸室、渡槽的动水压力附加质量统一算式。计算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了Ⅶ度地震作用时的动力反应。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可供立交地涵和其综同类结构的抗震分析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