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27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648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s, AnMBR)出水普遍存在过饱和的溶解性甲烷(dissolved methane, DCH4),易造成能量流失和温室效应,阐明AnMBR中甲烷气-液分配特征对提高甲烷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研究了负荷和混合方式对AnMBR中甲烷气-液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 oC,负荷为0.6~1.8 kg·(m3·d)–1的条件下,AnMBR实现了较好的有机物去除效果(COD去除率>90%),运行过程DCH4均处于过饱和状态(过饱和度为1.3~2.1),随着负荷的提升DCH4浓度升高,过饱和度有所下降;相比于循环混合,在浪式脉冲混合条件下的甲烷传质系数(KLa)更大,其中DCH4浓度、过饱和度及DCH4占进水COD的比例均较低。AnMBR大部分进水COD转化为甲烷,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50.2%~60.0%)。浪式脉冲混合时反应器总能耗比循环混合降低了85.9%~88.0%,提升负荷有利于实现AnMBR处理废水过程的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   
262.
为考察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转化甲烷的潜力,通过富集培养投加方式及与预处理相结合等手段分别实验研究了富集微生物对木质纤维素组分降解的强化作用以及预处理对污泥木质纤维素结构的破稳作用。结果表明,富集微生物投加确实可以有效促进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且载体投加方式效果最好。对真实污泥实施酸、碱、热、超声波等预处理后再投加富集微生物厌氧消化,使木质纤维素组分转化甲烷能力进一步提高,证实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结构有着很好的破稳作用。虽然各种预处理方式对木质纤维素结构破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但热解与超声波显示出更好的破解作用,以至于破解程度胜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降解组分的单一释放,还出现了较多易降解的更小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63.
本文综述了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方法、时空变化、排放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湿地类型排放通量,并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4.
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宋长春 《生态环境》2004,13(1):69-73
湿地是大气CH4的主要自然来源。天然湿地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H4占全球CH4排放总量的15%~30%。在厌氧环境条件下,CH4通过甲烷产生菌的作用而产生;在氧化条件下,CH4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而被氧化和迁移。CH4从土壤中的排放和吸收经过几个生物和物理过程。湿地中CH4通量在时空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这种在空间上的变化与CH4产生、氧化和迁移过程有关,同时受不同地域的特殊因素如水文状况、植物群落、土壤温度等的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CH4排放的关键控制因子,表层土壤温度与CH4排放通量成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氮含量也对CH4排放通量起作用。环境因子与CH4排放间的交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与CO2相比,CH4的产生在时空两方面更易于变化。目前关于湿地CH4排放的模型多为一维模型,主要模拟CH4在土壤中的产生过程,以及从上覆土壤、植被和水体进入大气的迁移过程;模型一般涉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水位和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65.
氮肥对旱地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荣桂 《生态环境》2004,13(1):74-77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是20%。大气中甲烷浓度的迅速增加与甲烷的源和汇的不平衡有关。土壤中存在甲烷氧化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氧化大气中的甲烷。不过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受一些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氮肥的施用对土壤甲烷氧化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定位施肥实验的结果表明氮肥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铵态氮而不是硝态氮,因为氨对甲烷氧化有着竞争性抑制作用。此外,长期施用氮肥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及其活性,从而降低甲烷的氧化速率。氮肥施用的短期效应则与土壤的耕作管理历史、土壤性质、氮肥施用量等因素有关。有机肥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比化肥要低得多,其物理化学性质及施用方法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土壤对甲烷的氧化。  相似文献   
266.
刘晗  邓琳 《环境化学》2022,41(4):1182-1192
卤代硝基甲烷(HNMs)是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相比已受监管的消毒副产物(DBPs)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本文简述了HNMs在水中分布特点和来源,并从致突变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等方面总结了其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以期引起广大人群对HNMs的关注,为饮用水安全保障和HNMs控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7.
介绍一套稻田甲烷排放率的野外全自动观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实现了稻田甲烷样品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同时配有八个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空气、水及土壤的温度。温度和甲烷测定数据由微机自动贮存,可长期连续工作,无需值守。本系统对稻田甲烷测量的标准偏差为245μV·S(峰面积),变异系数为1.18%(n=5)。若将色谱条件做适当改变,即可测量其它微量气体。  相似文献   
268.
通过网室小区试验,观测得出:(1)4种沼渣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的一季稻田平均甲烷排放通量为0.569~2.188mg0 ̄2·h,两者无显著差异;农家肥处理稻田的平均甲烷排放通量为44.18mg/m ̄2·h显著高于前两种处理,表明施用沼渣和化肥比施用农家肥能显著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量;(2)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峰值期部出现在水稻蘖期至拔节初期,表明这一时期是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关键时间;(3)各处理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与淹水前各处理土壤及供试有机肥的易矿化碳含量、CH_4-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土壤易矿化碳含量是形成稻田甲烷的重要条件;(4)各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9.
2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