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2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2015年干季佛山一次重空气污染过程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21-23日,广东珠三角佛山地区出现了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利用佛山地区顺德、禅城、三水3个站点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研究了这次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形成这次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是近地层偏南风和偏北风对峙导致水平风速减小,大气水平输送能力变差;持续时间长且强度达到3℃·km-1的强逆温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800 m以下超过90%的高相对湿度造成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显著.2持续时间长且比较深厚的小风层是造成这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小风层厚度是预报空气质量变化的较好工具.与地面风速相比,PM2.5浓度与小风层厚度的相关系数最多能提高0.36,且具有较长的预报时效.佛山地区小风层的风速阈值为3.8 m·s-1.3这次污染过程存在两种不同的污染形成机制,污染前期(21-23日中午)主要以本地污染物累积为主,污染后期(23日下午)下风向地区(三水)的污染主要是受上风向地区(顺德和禅城)的污染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22.
利用三维积云数值模式模拟了呼和浩特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过程,并结合实时雷达回波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模式输出的部分物理量与理论值、雷达回波或地面天气及降雹(水)实况符合得较好。从对模式输出的几个物理量的统计分析,得出利用三维积云数值模式预测强冰雹过程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三维积云数值模式能用于模拟对流云特别是强对流云的发展过程,可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中应用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3.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管制训练分类考核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我国管制员雷达培训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雷达管制培训的考核方法——检查单式考核,根据管制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航空器在空中的运行状态,对雷达管制培训实施分类考核。并结合一个进近雷达管制考核表的实例,分析其检查单式考核表的设计思想,详细说明其考核表记录和考核结果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
该研究从景观角度出发结合森林斑块主要生态功能水平,使用改进雷达图综合评价法对森林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再结合景观综合连接度指数(IIC)对城市森林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进行分析,并通过斑块重要值指数(d IIC)、斑块节点度数和中介中心度明确不同时期厦门市森林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重点保护区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与调控,以及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1988年最佳分析尺度为1 400 m,1996和2006年则为1 000 m;(2)1988年城市森林景观连接度远低于另外2个时期,2006年的连接度在大于500 m尺度下小于1996年的连接度;(3)中心区森林斑块重要值始终较低,近郊森林斑块重要值变化剧烈,而远郊森林斑块重要值始终对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贡献最大;(4)厦门市森林景观生态质量连接度重点保护区随时间变化,逐渐由近郊退居远郊。  相似文献   
25.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航天局Mini—SAR雷达发现月球北极有40多个大小不等(大约1.6至15公里)的陨石坑,每个陨石坑都充满水冰。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采样频率为2~10 MHz的64通道超高速同步瞬态测试系统的设计技术,实现两类典型超高速瞬态测试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与软件架构设计。方法一类采用PXI-Express高带宽总线和高速RAID磁盘阵列架构构建持续流盘存储的连续高速测试系统,另一类是采用大容量板载数据缓存和PXI总线事后下载传输数据的架构构造高速测试系统。在高性能测试软件设计方面,主要应用生产者/消费者结构与有限状态机相结合的软件架构进行高性能测试系统软件设计。结果目前64通道下基于持续流盘架构的测试系统受数据记录的速度限制系统最高采样频率仅达2.5 MHz,而基于板载缓存数据与PXI总线事后下载数据架构的测试系统最高采样频率可达10 MHz,测试时长可达5 s。结论当前两类架构的测试系统均可满足超高速瞬态测试需求,设计时需根据需求的最高采样频率决定使用的架构形式。  相似文献   
27.
利用云南7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和Micaps常规资料,对台风"威马逊"登陆后减弱生成的热带低压引发强降水进行分析,揭示了台风"威马逊"造成的强降水成因及对云南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威马逊"的外围云系于2014年7月19日下午开始影响云南,19日17时滇东南地区出现降雨,其中20-22日,云南省连续3d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滇中以西以南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暴雨天气(其中屏边站和宁洱站日降水突破了历史极值),23日降雨过程结束。这次台风低压天气过程是近5年来影响云南造成降水最强的一次,热带低压西移与西南气流汇合,低压倒槽造成的强降水对云南西部造成持续影响。热带低压带来了强降水,造成了37人死亡、9人失踪的重大灾害。以文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使用雷达对远距离低层云系的探测,能较好地判断"威马逊"台风外围云系的结构及演变情况,对改进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警有较好的价值;在现行体扫模式下增加超低仰角探测,应有助于更好预测风暴影响的强度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改进预警能力,从而对短时临近预报有一定的帮助。就台风"威马逊"而言,发现较好的应用雷达资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改进短时临近预警业务有一些帮助,因此提出重视雷达探测可能对提高强天气监测预警水平和防灾减灾应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采用阳极氧化-涂覆煅烧法成功制备了g-C3N4/TiO2纳米管阵列(g-C3N4/TNAs)光阳极,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表征分析了g-C3N4/TNAs光阳极的形貌、晶形结构、光学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证实,g-C3N4的引入通过缩小禁带宽度扩宽了TNAs的可见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光电流密度和光生电子寿命,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g-C3N4/TNAs光阳极在光电催化体系内对邻氯硝基苯(o-CNB)的降解效率高于其在光催化和电催化体系中对o-CNB的降解效率,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活性物质捕获实验、电子自旋共振测试和能带结构分析表明,g-C3N4/TNAs光阳极中TNAs和g-C3N4之间存在Z型异质结相互作用机制.在光电催化体系内降解o-CNB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2-?OH和光生空穴,而光生电子是次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9.
水中重金属去除一直是水处理的技术难点.锰虽然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人和动物摄入过量的锰会对神经系统等产生毒害.利用皂土吸附水中的重金属Mn2+,在装有微电极阵列芯片的介电泳池研究装置中,通过调节外加交流电压,捕获悬浮液中的皂土从而间接去除Mn2+.吸附了微量重金属离子的皂土被捕获到电场强度较大的区域,发生了正介电泳.该研究为建立一种从废水中间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实际可行方法奠定了实验基础,不存在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0.
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了适于工业应用的大尺寸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考察了电极形状和面积、氧化电压、氧化时间、预处理等因素对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电极形状对纳米管的制备没有影响;阳极氧化前打磨与否对纳米管也没有影响;氧化电压、氧化时间和电极面积对纳米管的影响较大,只有在合适的电压和时间下才能制成纳米管阵列.电极面积影响电流密度,从而影响纳米管的形貌,试验中电极最大面积为360cm2.通过试验得出工业化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最佳条件是电压20V,电解时间30min,反应前不用进行打磨.实验结果显示制成的纳米管阵列对强酸强碱的耐受力强,完全可以适应工业化废水的pH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