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2篇 |
免费 | 323篇 |
国内免费 | 2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2篇 |
废物处理 | 44篇 |
环保管理 | 509篇 |
综合类 | 2286篇 |
基础理论 | 213篇 |
污染及防治 | 121篇 |
评价与监测 | 169篇 |
社会与环境 | 218篇 |
灾害及防治 | 5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75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56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09篇 |
2010年 | 240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利用1961年-2012年阿勒泰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雾日数在时间分布上,初春的3月出现最多;冬季(12月-翌年2月)雾出现的比例最高,占37.6%。20世纪80年代年雾出现日数最多,2000年至今最少。阿勒泰地区雾日数在空间分布上也不是很均匀,区域性为西部的吉木乃、哈巴河县最多,东部的富蕴、青河县最少。阿勒泰地区雾出现日数年变化率与各县站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1966年出现了减少的突变现象。R/S方法分析表明,各县站未来的年雾出现日数仍会呈减少趋势,雾天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94.
于秀峰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7,27(1):40-42,47
结合2005年阜新市全年空气质量和气象因素实测数据及气象预报数据对多元回归法预测空气质量进行探索,筛选出多种优化回归效果的途径,用优化后的数学模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5.
96.
97.
鄂尔多斯市秋季大气PM2.5、PM10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与来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秋季鄂尔多斯市居民区、工业区和清洁区5个采样点大气PM2,、PM10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组分,运用Cmax、CPl、Cn(wax)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了初步示踪研究,并对污染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秋季大气PM2.5、PM10颗粒物上正构烷烃来源相对比较复杂,各功能区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人为来源正构烷烃污染的影响.总体来说,工业区和居民区人为来源正构烷烃污染较重,这两个功能区污染状况基本相当,而清洁区受人为来源正构烷烃污染相对较小.在鄂尔多斯地区,气候因素尤其是风向因素对大气颗粒物上正构烷烃污染水平的影响比较大.通过与我国其它大中型城市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市区大气PM2.5、PM10颗粒物中正构烷烃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98.
99.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构建GM(1,N)动态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和预测北京市门头沟地区生态安全形势,并在实践中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在生态环境管理的方法论基础上,根据统计年鉴,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以不安全指数法对指标实际值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值,评价了门头沟区3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门头沟地区2006-2008年3年期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6192、0.639 3、0.6395。显示生态安全综合值缓慢上升,生态安全越来越好,但是仍然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指出其主要原因有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等。建议该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控制人口、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环境并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