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6篇 |
免费 | 401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9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280篇 |
综合类 | 1639篇 |
基础理论 | 232篇 |
污染及防治 | 214篇 |
评价与监测 | 76篇 |
社会与环境 | 280篇 |
灾害及防治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222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产生源之一。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方法学原则,构建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及碳汇的核算方法,并以某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为例,计算其典型工艺下运行的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特征并提出减排建议。结果表明:深度脱水和填埋是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消化温度维持和干化工艺,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污泥土地利用具有低碳排放效应特征,是污泥处理处置低碳发展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97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11)
为摸清中国淡水水产养殖排污状况,通过指标选择,依据各省水产养殖量和池塘养殖水产排污量进行分区,划定高、中、低强度污染排放区;再根据不同种类水产品的排污系数和养殖量进一步选择污染减排管理应重点关注的淡水水产品种类,为中国水产排污分区管理和减排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及沿海地区是水产养殖污染高强度排放区;高排污系数水产品黄鳝、鳜鱼、乌鳢、鲈鱼、鳗鲡等要重点关注。因各地区水产品养殖种类、数量和排污系数不同,不同强度排污区域需重点关注的水产品种类有所差异。高强度排污区域还需重点关注水产品种类为泥鳅、黄颡鱼、草鱼、鲶鱼、河蟹、罗非鱼等;中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鲤鱼、罗非鱼、鲢鱼、鲫鱼、草鱼、河蟹和南美白对虾等;低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的主要水产品种类为鲤鱼、草鱼、鲢鱼等。 相似文献
974.
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软件SHA,对长春市区一个场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分别计算得到周期为0s、1.0s和6s时,长春市区附近存在的各潜在震源区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贡献量。计算结果表明:长春潜在震源区在短周期时对场址贡献量最大,舒兰和松原潜在震源区在长周期时对场址贡献量最大。研究不同周期时对场址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能够使最终确定的地震动参数更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75.
976.
为促进地面高光谱遥感在草地估产方面的应用,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Fieldspec 3光谱仪,于2009年7月下旬在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区进行了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试验. 运用单变量线性、非线性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植物生长旺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上干物质量(ANPP)间的地面光谱模型. 结果表明,基于判定系数(R2)判断,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拟合较理想,R2分别达到0.729 5和0.720 3. 误差分析表明,标准误差(SE)最大的是对数函数,其SE为24.82 g/m2;最小的是幂函数,其SE为22.63 g/m2. 平均误差系数(MEC)最大的是对数函数,其MEC为0.249 7;指数函数最小,其MEC为0.193 2. 综合分析后,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作为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区的植物生长旺季最优地面光谱模型:ANPP406.08NDVI-101.64,其R2为0.729 5,SE为23.61 g/m2,MEC为0.220 9,P<0.001. 相似文献
977.
978.
高粱修复柴油污染土壤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高粱修复柴油污染土壤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定量分析土壤中柴油含量对高粱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揭示柴油对土壤环境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柴油污染胁迫下高粱的发芽率、存活率以及生物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w(柴油)为0.1%的土壤中高粱的发芽率、存活率以及生物量与空白相比约有10%的增加,而在w(柴油)高于3.0%的污染土壤中高粱无法生长.土壤中微生物量随着土壤中柴油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但是随着修复过程的进行,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土壤中微生物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9.
改性PAC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改性絮凝剂对酸性黑210#进行脱色,研究了在改性PAC(引入SO42-)中加入了PAM,改进其絮凝性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中,改性PAC和PAM的最佳比是240:1,适宜的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分别是2 h和50℃.改性产品与市售聚合氯化铝相比,可在较少的投加量时达到较高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