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81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51.
九龙山南方铁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同时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x2检验、联结系数AC、种间共同出现的百分率PC研究南方铁杉群落19个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的大小均表现为灌木层大于乔木层,乔木层中物种丰富度为乔木中层>乔木下层>乔木上层.(2)乔木层、乔木层上层和乔木层中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1 300~1 5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 500~1 620 m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乔木下层和灌木层则表现为相反规律.(3)x2统计度量值表明,在162个种对中,147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间的独立性较大;共同出现的百分率PC表明多数种对之间联结程度不显著,南方铁杉、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oarum)、木荷(Schima superba)三者联结是比较紧密的;联结系数AC表明,南方铁杉与厚皮香(Temstroemia gymnanthe)、多脉冬青(Ilexpolyneura)、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等种对存在显著负联结,表明这几个树种对南方铁杉的生长存在重要影响,在营造林工林时应重点加于考虑.  相似文献   
352.
澳门松山市政公园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澳门松山市政公园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对其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方差比率法、γ2检验以及种间关联度指数对物种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门松山市政公园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44种,麒本植物18种,草本植物23种.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55个优势种组成的1 485对种对中,有242对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关联性.其中有241对种对表现出正关联性.占所有关联对数的99.59%,占总种对数的16.23%;仅1对种对表现出负关联性占所有关联对数0.41%,占总种对数的0.067%.  相似文献   
353.
为了考察紫外光照射下四环素(tetracycline,TC)在硝酸盐(NO_3~-)体系中的降解过程,研究了初始pH、TC初始浓度、NO_3~-浓度、腐殖酸以及磷酸盐等环境因子对TC光降解的影响,利用ESR检测和自由基猝灭实验,量化分析体系中不同氧化途径对TC去除的贡献率。结果表明:TC在NO_3~-体系中的光降解受pH影响显著;腐殖酸和磷酸盐对TC的降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TC通过直接光解、HO·、~1O_2和O_2~(·-)氧化4种途径降解,当TC浓度为10.0 mg·L~(-1),NO_3~-浓度为1.0 mmol·L~(-1),pH为7.0时光照150 min后,不同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0.4%、25.6%、8.9%和5.1%。结果有助于了解TC的环境化学行为,为TC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4.
355.
356.
于2016年4月对秦山岛周边海域5个断面20个站位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84种,平均密度1.10×10^5个/m^3,优势类群硅藻(70种)平均密度为8.75×10^4个/m^3,甲藻9种,平均密度为8.10×10^3个/m^3;优势种主要为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Y=0.095)、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Y=0.087)、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Y=0.087)、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070)、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Y=0.058)、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Y=0.051)等11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76,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受沿岸4条河口淡水径流及营养元素输入影响,靠近河口的C、D断面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琼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中肋骨条藻、针状蓝纤维藻等具有较高优势度,但密度较低,赤潮风险较低;各断面优势种组成存在一定更迭。  相似文献   
357.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修复材料,NZVI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ZVI微生物毒性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NZVI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NZVI颗粒毒性效应的各种因素,并对未来NZVI材料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NZVI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8.
抚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给沿岸供水甚至鄱阳湖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压力,亟需开展全流域生态监测与评价,诊断水生态风险。浮游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能表征水生态环境的变化。针对以往抚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流和河口等局部区域,以抚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为研究对象,于丰(2017年7月)、枯(2017年12月)、平(2018年4月)等3个水文期对抚河流域40个采样点的水环境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合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多样性等对抚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运用冗余分析方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抚河流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抚河流域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71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8.33×105-4.43×106 cell·L-1,优势类群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颗粒沟链藻极狭变种(Aulacose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O.Müller)Simonsen)、针杆藻(Synedra E...  相似文献   
359.
三岔湖浮游植物四季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5月—2009年4月对三岔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8门78属299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种和密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末和夏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和初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Kutzing)、小舟形藻(Naviculaminima)、细小平裂藻(M erism opdeia minima)、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 netia)等。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和密度显示,湖区的水体已进入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60.
卢娜  周顺桂  常明  倪晋仁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2):1978-1983
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浸泡液作为原料培养基,在5L发酵罐中培养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并以常规黄豆粉培养基为对照,考察了苏云金杆菌在玉米浸泡液中的生长代谢状况(包括菌体形态、菌数增长与芽孢形成)以及48h发酵液的生物毒效.研究表明,无需添加其它成分及前处理,玉米浸泡液所含营养成分即可满足苏云金杆菌生长需求,其培养的总活菌数及芽孢数在27h可达最大值1.51 ×109CFU·mL-1和1.41×109CFU·mL-1,分别比常规培养基高出59%和85%,芽孢形成与晶体释放提前约9~12h;36h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发酵36h浸泡液中大部分芽孢囊已经自溶,游离出卵圆形芽孢与菱形的晶体;而此时常规培养基正处于芽孢形成后期,只有极少数的游离晶体与芽孢;48h发酵终点的生物毒效结果显示,以浸泡液为培养基的苏云金杆菌发酵液毒效(891.51 IU·μL-1)比常规培养基高89%.本试验为浸泡液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同时降低了杀虫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