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6篇 |
免费 | 1446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85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433篇 |
综合类 | 2318篇 |
基础理论 | 373篇 |
污染及防治 | 97篇 |
评价与监测 | 152篇 |
社会与环境 | 667篇 |
灾害及防治 | 2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209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372篇 |
2021年 | 360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270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215篇 |
2014年 | 346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40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姜世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5)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 8县 4市 3区的可持续发展静态指数计算 ,定量地表达了成都市各区县目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对比关系 ,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2.
翟媛媛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4,(13):50-51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是我国钢制散热器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我国第一片钢制柱形散热器,随着时间推进,单一的品种,简单的结构,使很多散热器企业的销售陷入困境,国营企业面临改制兼并重组,小企业惨遭淘汰。 相似文献
53.
卞文志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4,(12)
正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我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挑战,特别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带来的消费模式演变,对我国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各县域协调发展,应首要解决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58.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人口空间分布预测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框架,在分析国家主体功能区下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分析了城市化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迁入率以及迁出率等影响因素,然后设定不同情景下的各种可能组合,预测出我国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2050年,优先开发区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183.57、151.68和144.03百万人;重点开发区的哈长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中原经济区、江淮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34.526、117.028、12.147、58.896、65.560、25.075、32.372和21.613百万人。最后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提出了我国人口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9.
俞来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
该文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空间变迁:土地利用,在对国际上土地利用相关研究综述之后,概要介绍了世界遗产城市及其历史时期空间变迁;然后,从土地利用历史断面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近300年来各时期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的土地覆盖特征,以及从土地利用历史路径的角度出发,具体阐述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特征所形成的过程,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近300年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人口发展和土地开发在总量增加的同时也伴随了世界性的迁移,这一阶段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主导土地覆盖类型大部分都转变为农业或半农业,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20世纪当中;最后,文章初步比较了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的空间变迁情况,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在这一阶段的土地利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前者更多是一种外延式增长,而后者更多是一种内生式增长,土地利用向农业和半农业的转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要比世界遗产城市地区早大概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60.
Li Ning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12,10(2)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whose development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requir- ing immediate resolution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