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这些措施对提高珠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基于分形理论的陕西省城镇体系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平  师谦友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79-981,1046
应用分形理论对陕西省城镇体系进行了规模和空间结构研究。通过分析其规模结构探讨了目前该省的城镇体系特点,再应用关联维数分析了陕西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其结论为:陕西城镇体系分布符合分形特征;首位分布明显;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结构不平衡;空间分布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城镇体系结构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导致陕北和陕南经济落后于关中。针对上述分析,提出陕西省未来的发展建议.力口快完善城镇道路体系,提高通达能力;继续推进“一线两带”建设;陕北以资源深加工为主体,做大做强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红色旅游;打造秦巴山区城市圈(带)和经济带.以实现关中、陕北、陕南相百但讲与其同学犀.  相似文献   
143.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安徽省市域发展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具有一定跨度的典型年份人均GDP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市级单元的经济发展分布空间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全省Moran’s I指数为0.11,经济上存在较弱的正空间自相关,经济发展呈多种类型,市域间有差异,呈现局部经济区化的雏形。根据人均GDP指标,结合空间自相关系数,将安徽省市域经济发展模式分为5类:集聚发展型、极核发展型、集中贫困型、贫困核型、一般发展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4.
长江中下游干流港群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1985~1997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5年~1997年本区域港群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统计分析表明,集中是和东或下注重港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整体趋势,但同时伴随着较大的波动。整个港各和中下游各省地方港群赫佛因德指数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说明中下游港群的集中状态处在低水平,而且这种低产集中和地方港群比较明显的分散趋势同时并存。此外,各地各不同水平的赫佛因德指数也表明了它们在集中程度上的明显差异。通过进一  相似文献   
145.
分析国土空间结构现状,规范国土开发的空境秩序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编制的角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信息熵等方法,刻画北京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结构间均衡和稳定程度,并运用空间转换矩阵分析了国土空间结构变化,揭示了国土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空间结构和规范空间秩序的原则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国土空间结构呈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及"三多三少"的特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日渐萎缩,发展重心向西、北部偏移,国土开发趋于无序.未来北京市国土利用应充分体现首都的功能和特色,严格管制生态人文关键区域、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开发东南、控制西北、保护西部,严控城市发展边缘,按照生活、生态、生产的顺序进行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而四类功能区则应分别按照疏解、控制、集聚、保护的原则发展,共同构建北京市城乡协调、疏密有度、协调清晰的国土利用总格局.  相似文献   
146.
敦煌作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分析其历史时期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探讨敦煌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分析表明,历史时期敦煌城市形态呈方形,并具有延续性,在城市演变过程中自然环境、人口迁移、军事政权、丝路贸易和水资源是影响城市演变的主要因素.由于每一历史时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城市内部形态发展各异,但唐“安史之乱”是敦煌城市发展的拐点.  相似文献   
147.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适应性.开发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形式,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演进有着重大影响.开发区建设成为芜湖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布局建设对芜湖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即导致城市空间增长、城市形态变化及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开发区与芜湖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8.
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空气流通等微环境,必然对PM2.5分布和扩散产生影响,研究两者关系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建筑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指标体系,采用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济南市中心城区PM2.5浓度的空间格局,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基于全域和不同高程视角探究城市空间结构对PM2.5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DEM平均值、建筑绝对高度平均值、户外活动面积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建筑绝对高度最大值、建筑基底面积总和、建筑密度、占空比、建筑体积总和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这些指标是影响PM2.5分布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布局时应重点考虑。2)不同高程和时间范围,PM2.5分布存在时空差异。PM2.5浓度越高,城市空间结构指标对其浓度分布的影响越明显。PM2.5浓度空间分布的变异系数越大,PM2.5浓度与各城市结构指标相关性越弱。3)地形高程是影响PM2.5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平均高程增加,城市空间结构指标与PM2.5浓度呈显著相关的月份数量增加,且规律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9.
建筑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在空间上的立体拓展,不但改变着城市下垫面,也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能量平衡和空气流动,进而对城市热场的分布产生影响.文章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首先使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城市地表温度,以此表示城市热场,并基于建筑、绿地和水体构建多维城市空间结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0.
深度思考量化本是西方人擅长的思维模式,随着东西文化的交融,逐渐受到东方管理者的青睐。近两年,又因人们对 GDP 的畸形崇拜得以升温,具体表现为将本是对物质生产、工程技术和科学实验的定量管理引入到社会管理体系中,其结果是公众的不解与质疑。这不是对量化管理的否定,只是想表明:过分地迷信量化就会走进另一个误区,产生偏失;正如下厨做饭,油盐酱醋,都过天平和量杯,这菜怎么炒,不误事儿才怪?量化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是一本好经,是目标管理的尺度。可这经怎样念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运用时,是否充分地考虑到我国现行的体制环境,这种环境对管理者的监督是否行之有效。没有这层保障,量化的作用如何发挥?再者,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鉴新闻学中的5个“W”和1个“H”。即 WHAT,什么:目标确定后,要充分考虑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任务要个别处理,哪些结果离目标最近?WHO,谁:谁最适合执行或谁应该参与这项任务?WHY,为什么:任务或工作的目标、动机?WHICH,用什么:使用哪些方法完成任务?WHEN,何时:何时开始工作、何时达到目标?HOW,如何:应该如何执行任务?将这些问题处理好,才算是建立了一个有效率、有成效的量化管理体系,才能最终实现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