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其面临问题,长三角泛化已成为必然,研究泛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空间发展态势,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问题依据。以场强模型为基石,根据扩散理论,构建了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从城市场这一新视角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空间演进过程。泛长三角城市影响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疏点-“之”-“几”-“皮皮虾”-“鳊鱼”5种空间形态;根据这一空间形态极其演变规律提炼出疏点类型、散块类型、条带类型、团块类型、板块类型五种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由“以点建轴,以轴布面”思想,以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为引导,对泛长三角区域进行空间整合,形成由三级中心城市、三级发展轴线以及内核城市群、邻接城市群和外缘城市群组成的核心-边缘结构三级产业城市群。  相似文献   
82.
长江经济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城市影响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1988、2001及2012年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地级市以上城市影响力指数;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改进场模型、扩散模型,综合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内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可达性、空间场能及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影响力指数差异较大但整体呈缩小趋势,城市可达性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 中部> 西部"的格局;区域内存在一条主轴、三大核心圈、多条辅轴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区域"1+3+X"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经过城市孕育、极核发展、点轴扩散、网络化、局域一体化发展5个阶段,基本形成串珠式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内出现同一时期多个阶段并存的现象。为加快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依据"以点布轴,以轴拓面"空间思想,进行结构要素优化,主要有:合理构建城市等级体系,培养地方增长极;科学规划交通网络,优化空间扩散轴线;合理优化区域分工与合作,构建多层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83.
锰矿区雨水径流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水平的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湘潭市锰矿红旗矿区雨水径流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水平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区雨水径流中Mn、Ni、Cu、Zn、Cd、Pb含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Ni、Cu、Cd、Pb的变异系数在0.7~1.0之间,表现出中等变异性,Mn和Zn的变异系数大于1.0,表现出强变异性.空间结构分析表明,除Cd外,Mn、Ni、Cu、Zn、Pb的拟合效果均比较理想,6种元素的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介于0.540~0.895之间,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C0/(C0+C)均小于0.4,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图表明,元素Mn、Ni、Cd、Pb的分布较相似,元素Cu和Zn的分布很相似且以某块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逐步递减.污染指数及其空间分析表明,矿区内大部分区域的雨水径流中存在中度重金属污染,东部沿线区域的存在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仅少量地方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从低到高的顺序为Zn、Ni、Cu、Pb、Mn、Cd.从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应将Cd元素作为需要优先治理和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84.
山东省人力资本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圈将分形理论及方法引入到区域人力资本空间结构的研究之中,首先利用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对山东省人力资本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在这一基础上,计算出了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山东省人力资本空间结构的分维数。并对2007年的分维数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这一分维数不断下降。最后总结了山东省人力资本空间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5.
安徽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区域经济差异普遍存在。这种差异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若增长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扩大地区贫富差距,阻碍区域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准确定位和疏导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县为单位,对安徽省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安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再开发:新时期农村城镇发展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在旧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下产生的大量小城镇问题是制约我国新时期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实施小城镇再开发战略,以期提高农村城镇化的质量、培育小城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文章在提出农村城镇再开发理念和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城镇化不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5种不同类型的农村小城镇的再开发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指导意见,提出了通过城镇再开发促进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科学的空间关系和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保护地治理的基础,美国大黄石生态系统(简称“大黄石”)是多种单元协调共生的保护地集群典范。经过150多年4个时期的建设,大黄石保护地单元空间关系中的边界重叠问题逐步解决,外部相依和内部嵌套相继建立,在更大范围形成土地利用共生圈层和景观尺度的空间相依关系;保护地集群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核心、国家森林为主体、其他类型保护地填补空缺的空间结构;“基础—路径—目标”框架可以解释该结构的形成原因,土地权属、政府治理及资源保护利用是保护地集群形成的物质基础、发展路径及建设目标。对中国的启示:空间管控要关注保护地单元的空间关系和保护地集群的空间结构;政府治理要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88.
张慧霞  娄全胜 《生态环境》2010,19(7):1593-1598
以信息熵和分形理论为指导,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绿地空间结构熵模型,以番禺区为例对广州市边缘区绿地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II梯度区得益于良好的水资源及地形等自然条件,斑块平均面积最大、边缘密度最低、斑块结合度指数最高,生境破碎化程度最小,熵值最高,为-12524,稳定性最好;II梯度区熵值最低,为-62553,主要由于受游移多变且支流众多的水系胁迫导致绿地空间结构被切割破碎,稳定性最差;而I梯度区熵值为-36819,处于II、III梯度区之间,但由于距城市最近受人为干扰最强烈,连通性最差、生境破碎化程度最高,其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剧烈程度和政府行为对用地结构的调控。  相似文献   
89.
利用ArcGIS9提取石河子市遥感影像上的城市绿地景观信息并进行分类,通过6个主要景观评价指数对绿地景观斑块的空间分布、景观构成和景观格局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河子市绿地景观规模差异较大,结构单一,破碎度小,形状简单,景观类型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呈优势分布。  相似文献   
90.
改良多介质土壤层系统对污染河水的脱氮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介质土壤层系统(MSL)反硝化不足导致总氮去除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采用非水溶性可生物降解多聚物PBS固相碳源,优化MSL系统空间结构(下部空间结构由砖砌改为层铺),研究改良MSL系统对污染河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与木屑作碳源的MSL系统相比,PBS颗粒碳源反硝化效果更好,对TN的去除率达64.3%,提高20.6百分点;优化MSL系统下部空间后,TN去除率由43.7%提高至71.7%,且运行期间系统未出现堵塞情况。添加PBS颗粒碳源和优化系统空间结构,对COD、NH3-N和TP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