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638篇
基础理论   205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味精生产中发酵提取废气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功信 《环境工程》1996,14(6):57-58
<正> 新疆石河子味精厂利用甜菜制糖产出的废糖蜜作原料生产味精,属综合利用。与谷物淀粉作原料生产味精相比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自1991年至1994年经过两期改造扩建后,目前已基本形成年产5000t成品味精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索了金属离子络合剂———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制备 ,并通过其对锌离子的络合作用 ,以达到脱除金属离子的目的 .实验表明 ,由吗啡啉合成制得的硫代氨基甲酸盐 锌离子络合剂在酸性废水中 ,对锌离子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 .通过对废水中金属锌离子的脱除工艺条件的相应探索 ,发现在体系的pH =2~ 6范围内 ,硫代氨基甲酸盐对锌离子的脱除率均达99 %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城市污泥的好氧堆肥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好氧堆肥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关系,并给出了平衡关系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博任 《环境》2007,(9):54-55
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质.生物质中蕴藏的能量,被称为生物质能.但是,只有植物才是生物质和生物质能的"创建者".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植物发生"光合作用",将水和CO2生成有机质,即生物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中,成为生物质能.当生物质分解时,蕴藏其中的化学能就会释放出来(如燃料燃烧发热),或转变成其它形成的化学能(如生成沼气).由此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把碳固定下来,转变成有机生物质.  相似文献   
15.
用熟化法从硫铁矿烧渣中提取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熟化法提取硫铁矿烧渣中的铁 ,熟化温度与硫酸浓度对铁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 ,过高的酸浓度不利于铁的提取。为了提高铁的提取率 ,应选择适宜的硫酸浓度和熟化温度。  相似文献   
16.
人类利用能源驱动机械,对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伴随而来的对环境的破坏,使地球上万物共同面临危机。因此开发高效率而低污染的能源是刻不容缓。近几年来,不断改进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业化前景指日可待。尤其是汽车工业对燃料电池的兴趣最大。传统汽车引擎,以燃烧汽油来产生能量,其中80%的能量却以热或磨擦力的方式流失;废气造成的污染,又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问题。而燃料电池技术,是利用氢和氧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及水,不但完全无污染,也避免了传统电池充电耗时的问题。燃料电池是由具渗透性的膜构成,在膜的一侧供给氢,另一侧供给氧。氢原…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对环境污染物CF2ClBr进行了等离子体降解的研究.在前人对该体系的降解产物分析及活性粒子推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反应装置得到了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进一步确证了等离子体系中出现的CF2、CFCl、F、Cl、Br等主要自由基,并从中推出了等离子态气体可能发生的自由基反应.同时通过发射光谱的分析,近似得到该体系的平均电子能量约为2.42eV.  相似文献   
18.
1概述甲壳素最早是由法国人HenriBraconnot发现的。他用稀碱处理菌素物质时,得到了一种类似纤维素的物质。后来人们在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如虾、蟹和昆虫的甲壳中发现大量存在这种类似纤维的物质,因此而称其为甲壳素,或称为甲壳质。也有称之为壳蛋白,几丁质,壳多糖等。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它是甲壳类动物,昆虫外骨路的主要成分,同时在一些霉菌的细胞壁中,分布也很广泛。据文献介绍,每年由生物合成的甲壳素估计有数十亿吨之多,远远超过其它的氨基多糖,是一种十分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蝎的自…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审计本质的研究看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外部审计的理论并结合中国环境审计实践,给出了环境审计新的定义并对我国环境审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作者强调要优先探索我国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审计的技术方法体系,将环境审计工作逐步由以资金链审计为主转变为以资金、法律法规、政策与规划、工程技术、行政管理行为以及物质、能量流链相结合的环境综合审计体系,进一步开展以产业和社区物质、能量流过程为核心的生态过程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灰化土(Aquods soil)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种含量的Cd2 (0、5、10、20 mg·kg-1)模拟土壤污染,设置单独加8条蚯蚓(Pheretima sp.)、单独接种菌根(Inoculum Endorize-Mix2)、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的3种处理,以不加蚯蚓和菌根为对照,各处理均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研究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根对土壤pH无明显影响,加蚯蚓可使土壤pH比对照约降低0.2,蚯蚓和菌根同时作用对土壤pH降低没有协同作用.(2)蚯蚓或菌根的加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蚯蚓的影响大于菌根,同时加入蚯蚓和接种菌根对土壤中DOC的增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3)蚯蚓活动增加了黑麦草根部Cd的积累,菌根则能促进Cd从黑麦草根部向地上部转移,二者具有促进Cd向地上部分转移的协同作用.(4)蚓粪和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含量与黑麦草吸收Cd量呈显著相关(p<0.01),而蚓粪中DTPA提取态Cd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中的含量(p<0.05).因此,蚓粪中有效态Cd是植物吸收Cd的重要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