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保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远 《环境保护》2011,(17):20-22
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作为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球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2.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酶活性,探究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增温、增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β-1,4-葡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然而,土壤β-1,4-木糖苷酶(BX)活性在气候变化处理下却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增温处理的增幅最大,达到了63.15%.增温增雨的交互显著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增加了34.32%、 12.97%和44.86%.增温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ER)活性,而增雨显著降低了PER酶活性,增雨以及增温增雨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植物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增雨和增温增雨处理下碳降解酶活性∶氮降解酶活性(CEs∶NEs)和氮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NEs∶PEs)显著...  相似文献   
133.
正写在前面的话甘肃省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水源涵养补给和遏制沙尘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如今这么重要的地区变成了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面临着跨越发展和发挥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双重巨大压力。据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荒漠化、沙化土  相似文献   
134.
白刘黎 《环境教育》2014,(11):36-40
甘肃省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水源涵养补给和遏制沙尘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如今这么重要的地区变成了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面临着跨越发展和发挥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双重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35.
若尔盖高原是黄河上游主要的水源补给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但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气候变化、鼠害等原因出现了严重的沙化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合理放牧、围封禁牧以及自然恢复3种恢复措施对若尔盖典型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恢复6年后,自然恢复草地恢复效果不明显,而合理放牧草地恢复效果最好.与自然恢复和围封禁牧恢复草地相比,(1)合理放牧使得草地植物群落盖度、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分别为93%、9、396.41 g/m~2和693.4 g/m~2;(2)合理放牧恢复草地土壤容重、pH显著降低;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可溶性全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显著增加.本研究表明合理放牧有利于沙化草地更快恢复,建议制定相关标准在适当区域进行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6.
藏北草地地上生物量及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退化已成为藏北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定量监测草地生物量和退化草地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利用2004 年8—9 月藏北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最大时期的地面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地上生物量大小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的Terra 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遥感监测和估算模型。主要结论如下:①由于受高寒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8—9 月藏北地区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较小,为96.88g/m2,其中绿色鲜草的比重在80%以上;不同区域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范围在37.10~589.12 g/m2,平均而言,高寒沼泽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356.84 g/m2,其次是温性草原(64.48 g/m2)和高寒草甸(61.61 g/m2),高寒草原草地最低,为48.87 g/m2;②基于MODIS NDVI的合成、生长型、指数函数、逻辑斯谛等4 个模型是估算藏北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③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呈东南向西北减少态势,东南部部分地段在100 g/m2以上,西北部则在20 g/m2以下。  相似文献   
137.
以2012年4月20日在蒙古国发生的特大草原火为例,用HJ-1B卫星CCD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提取火烧迹地,再用目视解译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总精度达到82.71%,Kappa系数为0.666 8,达到高度一致水平。对灾前的植被指数进行分析后,发现NDVI值小于0.1的比例为0.46%,大于0.1的比例为99.54%,因此能够判定当NDVI值大于0.1时,发生和蔓延草原火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8.
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功能性,既提供多种畜牧产品,同时也具有多样化的生态服务,诸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因此,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和谐并存的统一体。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 4×108hm2,其中80%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即主要分布在兴安岭-燕山-吕梁山-秦岭-西藏高原东缘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因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保障北方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双重角色。1949年以来,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由于长期追求生产功能最大化,忽视了对生态功能和服务的养护,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从而影响生态服务的发挥,导致了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一是在突出生产功能的政策导向下,片面追求草地生产功能最大化,导致大量优质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地资源缩减,出现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生态退化,生态服务功能受到显著损害。二是由于生产要素投入不足,使得草地系统输出和输入不平衡,难以维持正常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从而导致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这主要是由于草地资源是我国的公共财产资源,即使实行草地承包制度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加上缺少政策制度的约束,因此形成了牧民对草地资源的掠夺式利用。三是我国畜产品生产需求增长与生态功能保护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在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中“重用轻养”的失误既阻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更加剧了我国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所以,在我国人口趋多,耕地趋少,粮食趋紧、畜产品消费趋增的态势下,充分利用占国土面积41%的草地资源,建立生态保护约束下的草地资源利用模式,协调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关系,是解决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9.
李学斌  樊瑞霞  刘学东 《生态环境》2014,(11):1845-1851
草地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主要的碳储库和碳吸收汇之一。近年来,随着“草原承包责任制”、“退耕还林还草”和“封育禁牧”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及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草地生产力的提升,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固持潜力、土壤碳循环机制及稳定性机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切。文章全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碳过程的研究工作,总结了不同研究中,我国不同草地类型碳库的特征及其储量、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等,评述了土壤碳过程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及碳过程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在调节碳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草地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草地对干扰和变化环境响应的时空动态变化,至今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变率的科学估算,以及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关键碳过程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随着高分辨率的MODIS、TM数据、数学模型及不同草地类型实测点的建立,以及通过枯落物碳库将植物碳库与土壤碳库的有机连接,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储量及固持潜力取得了重要进展;土壤有机碳来源、组成,有机碳化学结构以及环境因子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固体赫兹共振、碳同位素示踪等对破解有机碳稳定性提供了重要手段。未来,还将进一步厘清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的驱动机制,构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量化方法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219-22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整个黄河流域缺乏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且现有敏感性评价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该研究基于GIS采用改进的方法、对围绕高质量发展界定的黄河流域内的4种主要生态问题及其综合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依次是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冻融侵蚀及水土流失,其极敏感性面积分别为33.54、3.80、2.72和0.69万km~2,依次占流域总面积的16.20%、1.84%、1.31%和0.69%。(2)流域的综合生态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面积为39.38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9.02%,集中分布在巴丹吉林、腾格里及乌兰布和沙漠及其周边、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阴山北麓至浑善达克沙地西部、黑河下游额济纳旗、柴达木盆地周边、青海东南部及邛崃山区。该研究可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