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671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544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84篇
灾害及防治   170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41.
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灾害救助工作的宏观背景和主要矛盾,提出了新形势下灾害救助工作的出路在于改革传统的灾害救助体制,增强灾害救助实力,进而重点探讨了灾害救助实力的多元结构、运作原则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42.
庄丽莉  周琴芳 《灾害学》1993,8(1):71-76
1991/1992年是厄尔尼诺年,也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重灾事件突出的异常年份。本文对发生在1991/1992年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全球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简介和评述。  相似文献   
743.
论中国城市灾害科学的现状研究及新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磊 《灾害学》1993,8(1):77-81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综合了社会、心理、地理、工程、功能、生态等学科在内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人双重属性(自然与社会)的一个载体。面对现状及21世纪我国城市建设的挑战,本文认为不仅应研究优美的景观、平衡的生态、高效的功能及无障碍特性,还必须提高一个现代化城市抗御灾害的综合能力。“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应同环境治理一样,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744.
本文依据1951~1990年江淮地区特大洪涝资料,建立了原息GM(1,1)模型,并成功地预测出1991年该地区发出的特大洪涝灾害.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新息模型,新陈代谢模型和准新陈代谢模型,并运用后两者预测了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时间:1999年和2007年。  相似文献   
745.
新疆是我国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和频发地区,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在未来十年灾害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为参与联合国倡义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和推动新疆的减轻工作,我们对新疆1949~1990年主要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统计,并对今后的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46.
滑坡灾害监测与预测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边坡滑坡时序建模预测分析方法,以AR模型为例,探讨了时序建模及其预报的基本思想,最后用AR模型对清江电站进口边坡406阻滑键监测数据建模及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47.
环保小百科     
《环境教育》2005,(6):34-35
“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  相似文献   
748.
我国工程建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频发工程建设事故,这些人为事故性的灾害给个人、企业、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系统地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而间接原因则有一定共同之处;在间接原因中,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基础原因,技术因素、人员因素和监理因素是二次原因。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本提出了预防事故和减轻损失的不同防灾减灾对策,技术、教育和法制等预防性对策是减灾对策的重点,同时辅以救助性对策。  相似文献   
749.
750.
金磊 《安全与健康》2004,(1S):14-16
2003年10月23日在中国市长协会举办的“35期、36期全国市长研究班”上,笔者做了题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与综合减灾”的报告,并向与会者正式推出本人编者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