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同一位置先后两次发生滑坡堵江灾害,滑坡体方量分别约为1 000×104 m3和283×104 m3,其中第一次滑坡为高位、高剪出口、高速滑坡,第二次滑坡则为第一次滑坡牵引区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堵塞金沙江近2 d及9 d后,滑坡堰塞湖蓄水量达到峰值分别为2.9×108 m3和5.24×108 m3,并分别在自然泄流和人工开挖泄流槽两种方式下开始从堰塞体右岸垭口处过流,其中第二次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造成西藏、四川和云南3省(自治区)多处房屋、道路、桥梁和耕地受损,无人员伤亡。基于两次滑坡及溃决洪水受灾区现场勘测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了两次滑坡堰塞湖的处置及溃决洪水灾害情况,启示如下:越早进行人工干预,灾害越轻;为更好地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水电站应提高设计标准并充分发挥其收蓄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堰塞是重要的极端地表过程之一,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古堰塞湖的研究有助于对区域堰塞风险的认识。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大渡河上游石广东古滑坡堰塞湖为研究对象,地质证据显示该古堰塞湖的堵江高坝高约23 m,堵江滑坡的体积约1.6×10~7 m~3,堰塞湖的最小蓄水量为2.0×10~7 m~3。并选取两个湖相沉积剖面,采用单片再生法(single aliquot regeneration,SAR)与标准生长曲线法(standard growth curve,SGC)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7个样品的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年龄,测年结果表明堰塞湖形成于距今约3.0 ka,结束于1.6 ka,即全新世晚期。初步推测堵江的古滑坡体可能由于地震诱发。  相似文献   
13.
一、火山概况及研究简史 火山活动是自然界的一种奇特现象,常常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随着火山的熄灭和时间的推移,喷出的熔岩与碎屑物,建造的锥体和台地,形成的火口湖和熔岩堰塞湖,出现的矿泉群,发育的新的土壤和植被,已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并且也是人类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天然窗口”。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地震火灾?地震火灾起因主要有:(1)火炉翻倒,引燃可燃物。(2)燃气管道破损,泄漏的气体遇到明火。(3)房屋倒塌或破坏造成电线短路,发热一定时间后引燃物品。(4)地震停电后复电,而破坏房屋未经清理,造成电气短路。(5)油罐、输油管或加油站破坏漏油,遇到明火等。地震火灾蔓延的条件是房屋易燃,因此木结构房屋是地震火灾的常发场所。地震后供水系统破坏,消防水源短缺,是控制地震火灾的最大障碍。地震火灾的另一个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簇头沟是岷江右岸一条低频泥石流沟,受2013年7月极端暴雨的影响,暴发特大泥石流。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造成流域内的坡面和沟道堆积的大量的松散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流域上游暴雨及其形成的山洪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子。"7.10"泥石流为过渡性泥石流,泥石流容重约为1.8~1.9 t/m3,沟口处最大流速为9.2 m/s,峰值流量为515 m3/s,冲击力达到3 657 t,输沙总量约为50×104m3。泥石流过程表现为为暴雨(山洪)—滑坡(坡面泥石流)—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对震后低频泥石流危险性认识不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是此次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未来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合理估计灾害规模和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份以来,我国甘肃舟曲,四川绵竹、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7日22时许,舟曲突发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不完全统计,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00多人,失踪300多人。  相似文献   
17.
研究堰塞湖的开发可行性,对其转灾为利和永久性治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安全风险、资源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生态环境影响4个层面建立了堰塞湖可开发性多层次、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堰塞湖可开发性划分为“高、较高、较低、低”4个等级,引入云模型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集A,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堰塞湖开发可行性作出评价。分别以红石岩和唐家山堰塞湖为案例开展分析,评价结果与堰塞湖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能够为堰塞湖开发可行性评价和确定整治方案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堰塞湖地形快速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整合雷达系统、GPS系统可使地形高程测量作业迅速而准确。本文旨在探讨三维激光扫描仪与GPS坐标转换的方法及地形测量作业流程。实践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安县肖家桥、罐滩堰塞湖测量中的应用是高效的,它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人力使用少、适应复杂现场环境等优点,能为突发地质灾害抢险决策迅速地提供地形资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是因为四川地震,多数人并不知道“堰塞湖”是怎么回事,都以为是一个普通湖泊的名字呢;即便知其者,也只是停留在往日地质奇观,风景优美的印象中,如今在绵阳市北川县唐家山,人们见识了堰塞湖的惊险和恐惧,头上顶着1亿多立方米的水,可拦阻它的并非人工建成并具有泄洪功能的大坝,而是地震瞬间山石崩塌形成的“死坝”;  相似文献   
20.
后地震时代     
烟霞 《绿色视野》2010,(5):54-55
<正>5·12把我变成了一个泥糊的人。时间过去了,可是只要看到有关地震的报道,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似乎在我身体的内部也有一个本来沉睡的堰塞湖,剧烈的摇晃突然就把那个缺口打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