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45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41.
采用人工土壤法,以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PBS-co-PCL)共聚物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均分子量为8.0×103和1.6×104实验中,蚯蚓蛋白质均表现出随PBS-co-PCL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最终蛋白质含量与空白实验基本一致;数均分子量为2.8×104的PBS-co-PCL对蚯蚓的影响比较小,不随共聚物含量的增加而变化,与空白实验基本保持相同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PBS-co-PCL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对蚯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2.
茄科雷尔氏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的细菌性土传病害.该细菌基因组序列的完全测序,使得从蛋白质组角度来分析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成为可能.本文通过朴素贝叶斯模型整合系统发生谱法、基因邻近法、基因融合法、操纵子法、同源映射法、微阵列法、域相互作用法等7种方法,并根据约豋指数确定的阙值,预测了可信的茄科雷尔氏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网络中的分泌子网络和信号转导进行了分析,提出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cyaB、pilD、Fli、Rsp1526、VsrA、VsrB、PilH).对于未注释的蛋白依据蛋白相互作用推测了部分蛋白质的功能.本文也提供了完全免费的在线数据库支持,提供了方便的茄科雷尔氏菌的蛋白相互作用的查询及相互作用数据和推测的蛋白质功能数据的查询和下载(http://www.scbmp.org.cn/rsoppi.php).  相似文献   
143.
《环境化学》2012,31(1):87
安捷伦科技公司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上海蛋白质科学综合研究中心采用,这些仪器将支持客户在蛋白质生命科学与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创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结构研究的权威机构.  相似文献   
144.
为探究双酚A(BPA)的氧化毒性,分别以剂量为20、40和80mg·kg~(-1)·d~(-1)的BPA对雄性昆明小鼠灌胃处理1周,并测定了小鼠体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DNA-蛋白质交联系数(DPC)。与对照组相比,各BPA暴露组小鼠肝脏和肾脏细胞中的ROS生成量、MDA含量和DPC系数均升高,而GSH含量下降(P<0.05或P<0.01)。ROS生成量、GSH含量和DPC系数均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BPA可扰乱小鼠肝脏和肾脏细胞的氧化应激平衡,诱导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5.
胡乐 《防灾博览》2005,(6):42-42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餐桌上应该经常有大鱼大肉,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其实不然,现代社会营养好的标准.关键在于营养平衡。如果摄入过多的脂肪、特、蛋白质,则极易导致营养过剩的肥胖,特别是造成体内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146.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污染多见于油田附近的土壤污染和海上油轮泄漏造成的海域污染,自1970s便出现了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究,总结了1970s至今的相关文献发现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添加辅助营养物质或辅助乳化剂、石油污染降解过程的生物标记研究、菌株具体降解途径、工程示范研究.而由于石油污染成分复杂,不同微生物可利用的石油底物不同,降解途径也不同,因此传统的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研究存在效率不高、难以维持等问题,而随着1990s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有效地提高了修复效率.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在掌握已有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途径和降解基因的基础上,研究针对石油污染不同底物的高效降解菌株,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或功能互补的混合菌剂.譬如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一系列的加氧酶/羟化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了单加氧酶和双加氧酶等.它们一般作用于降解的加羟基或后续的开环过程.而不同的脱氢酶、脱羧基酶、辅酶A连接酶等,则对底物加氧后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整理了一系列典型石油污染物降解途径中的加氧酶及其参考菌株.(2)由于下游多态性分析方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PCR对修复过程中群落的重要降解基因进行扩增,譬如对芳烃开环有重要作用的儿茶酚1,2-双加氧酶(C120)、儿茶酚2,3-双加氧酶(C23O)以及对长链烷烃降解起作用的alkB,alkM等基因,并进而应用rDNA扩增及限制性位点分析、梯度凝胶电泳、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方法监测研究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过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石油污染修复中应用上述方法的研究,为今后的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为建立一套适宜甘薯块根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2-DE),采用匀浆法、丙酮沉淀法、TCA-丙酮沉淀法和酚提取法来制备甘薯块根可溶性总蛋白,并分别通过蛋白质定量、SDS-PAGE和2-DE技术来评估这4种蛋白制备方法提取甘薯块根蛋白质的优劣.结果显示,每0.5 g鲜薯块根,经Bradford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得率分别为1.6 mg、2.4mg、1.2 mg、1.9 mg.SDS-PAGE的结果表明,匀浆法、丙酮法制备的蛋白质分离到的条带较少,且在约M r20×103处的储藏蛋白含量较高;TCA-丙酮法和酚提取法制备的蛋白质分离到的条带则明显多于前两种方法,且M r20×103处储藏蛋白的相对含量也明显减少.2-DE结果显示,匀浆法制备的蛋白质在进行双向电泳分析时,几乎不能完成聚焦过程,仅在凝胶的碱性端出现少量的蛋白质斑点,丙酮法和TCA-丙酮法要优于匀浆法,但是蛋白质斑点数量仍然较少,酚提取法提取的蛋白质在进行双向电泳时分离到的蛋白质斑点数最多,为1 120个,且在凝胶上均匀分布,背景清晰.综上所述,酚提取法是适宜甘薯块根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8.
以不同生育期转cry1 Ac+cry2Ab基因棉和常规棉田土壤为对象,采用传统平板培养、Biolog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了该新型转基因材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可培养细菌数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棉花整个生育期,2种棉田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常规棉相比,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田可培养土壤细菌数量在蕾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生育期则无显著差异。Biolog分析结果显示,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和常规棉田土壤细菌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在苗期和蕾期存在明显差异,其他生育期则无明显不同。PCR-DGGE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与常规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随着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且两者仅在花铃期出现明显差异。对PCR-DGGE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转cry1 Ac+cry2 Ab基因棉与常规棉田土壤细菌之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可能与采样时期或采样点的差异有关。综上所述,2种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在整个棉花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仅在某些时期对其产生短暂影响,大部分时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9.
产生胞外聚合物(EPS)是微生物减缓或消除不利影响的自我保护机制,其中的蛋白组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定向调控EPS的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Cd (Ⅱ)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胁迫/诱导培养,研究了胁迫前后EPS组分以及对Cd (Ⅱ)的吸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d (Ⅱ)胁迫浓度为50 mg·L-1时,EPS中蛋白产量最高,达到136.80 mg·g-1,较胁迫前增加了409.69%,且此时EPS对Cd (Ⅱ)的吸附能力最高.Langmuir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EPS对重金属Cd (Ⅱ)的吸附,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1663.34 mg·g-1,且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三维荧光光谱图(3D-EEM)测试表明,胁迫后EPS中蛋白质含量尤其类色氨酸含量增加明显,蛋白质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胁迫后—SH、C=O、N—H/C—N等官能团的相对浓度明显增加.胁迫/诱导下EPS产量和吸附性能明显增加,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0.
PBS共聚物对蚯蚓的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子爱胜蚓Eisen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在滤纸接触法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土壤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BS-co-PCL共聚物对蚯蚓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长,蚯蚓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第7天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8.0×103的聚合物对蛋白质的影响较明显;第14天时,相对分子质量(Mn)为1.6×104和2.8×104的聚合物对蛋白质的影响较明显。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n)为8.0×103处理组中,纤维素酶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较明显,聚合物含量为2.5%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但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增长,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小,即影响是暂时性的,纤维素酶活性变化比蛋白质含量变化更敏感。以上结果表明蚯蚓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致病或致死现象,即聚合物对蚯蚓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