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2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西藏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是研究区域发展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藏东地区1992~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熵2004年较1992年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熵水平相比,藏东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结构熵值较低,有序度较高。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是导致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直接动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时序变化也存在影响。信息熵理论反映某区域系统宏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该理论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藏日土县材玛铁矿床的调查研究表明,南羌塘拗陷带的材玛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发现其矿体为似层状;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小;容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磁铁矿矿石。矿化富集与侵入于上三叠统地层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碳酸盐岩层位及其层间破碎带的控制,属接触交代型矿床。其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空间分布严格受岩浆岩和断裂的控制。花岗岩类岩体与上三叠统地层的接触带和层间破碎带是寻找铁矿的有利部位,外围地区具有寻找相同类型铁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13.
1961-2012 年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军  路红亚  建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6):990-1002
利用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2 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10 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和Morlet 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藏近52 a 连续干旱日数(CDD)呈显著减少趋势,最大5 d 降水量也趋于减少但不显著,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的线性趋势不明显,其他6 个极端降水指数都表现为增加趋势且不显著。与全球、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比较,西藏CDD和连续湿日的变幅明显偏大,最大1 日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的变幅明显偏小。除CDD外,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仅有中雨日数的变化趋势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近52 a 的时间尺度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 显著周期,多数指数也存在12a、15 a 和16 a 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CDD的突变点时间较早,从1974 年开始;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和年总降水量的突变点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末。从空间分布来看,那曲地区西部是极端降水指数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的多数极端降水指标趋于下降,而山南地区南部、林芝地区东南部的降水极值和降水强度都在增加。  相似文献   
14.
西藏冰湖溃决主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是我国冰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冰湖常发生溃决,其中最典型是终碛冰湖的溃决。冰湖溃决所导致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频率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和破坏力强及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今,已查明西藏15个冰川终碛湖至少发生过18次溃决。通过对这些溃决事件的分析,探讨了终碛湖溃决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该事件的发生与气候变化,特别是与气候异常年份有显著的对应关系。结合近年冰湖分布和变化资料,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溃决洪水过程和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农村能源消费及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国田  张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38-241,244
西藏农村人口现有22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80%以上,农村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很大。西藏农村能源资源主要有水力、地热、太阳能、风力、林木和畜粪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热值的优质能源很少。在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基础条件下,农村能源消费中高热值的现代能源比重很低,主要以生物质能如薪柴、牛粪、草皮等为主。这种低水平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对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农村目前的消费结构,应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及输入高热值的化石能源替代目前生物质能的消费,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2020年3月20日9时33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应急管理部调度会商,要求迅速分析研判震情趋势。按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应急管理部的要求,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针对定日5.9级地震做了相关安排部署,阿里地区改则县地震灾害调研工作组立即前往定日县了解灾情。地震发生后,相关救援队伍已做好处突准备,定日县消防救援大队11人已就近前往地震震中区域,日喀则市消防支队组织39人、市森林大队组织25人,作为先遣队前往震中,其他官兵集结待命。储备物资能够保障3万余人(以棉帐篷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西藏高山松进行的采脂试验和对松脂及其加工产品松香,松节油的成分,含量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西藏高山松松脂资源潜在的质量优势及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据此结合西藏的实际,对开发利用高山松松脂资源的前景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平  石岩 《防灾博览》2002,(5):13-14
2002年3月21日开始,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附近发生了一系列3级左右的地震,此次地震虽然没有出现房屋倒塌和人畜伤亡,但全县有四百余间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房梁错位等情况,甚至有个别的房屋墙体还出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02,(2):27-27
西藏以其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宗教色彩和淳朴的民俗民风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旅游胜地,同时西藏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直接关系着长江、黄河的生态发展。50年的建设,使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强,其发展与环境问题亦突现出来。为了把“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项目”真正落实到全国,使西藏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有所增强,让西藏目前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保持下去,我们把西藏地区也作为项目的重点范围之一,并在项目第二阶段(2001年7月24日)成立了西藏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它是惟——所在综合性大学(其它中心建立均在师范大学里)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较大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总量大致分为四类地区,差异明显。广东人口众多且消费水平高,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占全国的10.627%;河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及山东,人口消费水平均高于1个单位人,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为5.74%;内蒙古、吉林、甘肃等17个省区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占2.676%;天津、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及西藏,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小,平均仅为0.616%。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较大的省区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省区仍是资源环境消费或终端压力的弱影响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