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2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通过实验室蝌蚪微空间温度行为变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10℃时的所有西藏齿突蟾(Scutiger boulengeri)蝌蚪、15℃时除低海拔种群外的所有西藏齿突蟾蝌蚪的聚集分布均符合负二项分布,也符合NeymanⅡ型分布,在5℃、0℃时,不同分组的西藏齿突蟾蝌蚪行为分布有差异.西藏齿突蟾蝌蚪在低温5℃、0℃时的行为分布方式改变可能是对低温冻害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由环境温度改变导致蝌蚪行为分布方式的改变可能是高海拔两栖类蝌蚪对分布区域水温改变规律长期形成的一种适应对策.图1表2参12  相似文献   
152.
日喀则宽谷植被以干暖性河谷灌丛和亚高山灌丛最为发育,其植被受基质及水热条件再分配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河谷地带是西藏“一江两江”中部流域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流动沙丘广布,使植被带有沙生特点,同一海拔高度因基质的不同而群落类型多样,本文在对这一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变和沙漠化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植被在特殊自然条件下的演替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为研究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3.
试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154.
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承载力是描述地区发展受自然资源限制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县级统计数据,定量计算水、土和生态等资源承载力,并根据定量评价结果构建资源承载力监测体系并应用于“一江两河”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一江两河”地区人粮关系趋于紧张,部分地区人口—粮食—土地矛盾突出,76.5%的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83.3%的县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增长;“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实际人口,承载指数均小于0.05,但77.8%的县水资源承载力下降,县域承载指数均增长;各县生态承载力增长,承载指数下降,部分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由生态承载力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2000—2015年,在“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或超载的县中,对资源承载状态影响最大的资源承载力由生态承载力逐步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3)“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等级逐渐提升,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负面影响程度降低。2000—2015年,资源承载力为三级(中度负载)及以下等级的县由15个(83.3%)降至3个(16.7%)。资源承载力长效监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明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促进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5.
驾车入西藏     
余平 《安全与健康》2006,(12):34-35
车在行驶着,渐渐地离开了高速公路,驶向一条通天的路。 位于川西阿坝的红原草原,是我们的第一站。草原是一望无际的枯黄,羊群欢快地在草原上撒欢。牧羊的孩子骑着马,停在我们的车旁,好奇地张望着,腼腆地笑着。已近傍晚,远山开始变得迷茫,燃烧的彩云毫不张扬的美丽着。经过一日的跋涉,我们夜宿县里一间小小的藏式旅馆。  相似文献   
156.
西藏河谷地区荒漠化综合整治 --以日喀则市江当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现有的2047万hm^2的沙漠化土地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是藏南宽谷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日喀则江当宽谷中游,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土地沙漠化严重。在深入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沙漠化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将沙漠化土地的防治与利用相结合,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以生物措施为主(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造林、流沙固定),辅以水利工程措施,对荒漠化土地开展综合整治研究。西藏自治区林业局按照本研究防治措施进行工程施工,其中,农田防护林459hm^2,防风固沙造林3025hm^2,流沙固定399.5hm^2,修建干渠17.6km。这些工程措施布局合理,确保了各项防治措施的配套和高效发挥作用,不仅有效地治理了荒漠化土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7.
西藏错那县2007年8月10日暴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本文首先介绍了灾害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然后分析了灾害发生的原因,认为本次灾害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决定,而特大暴雨是引发本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最后,针对研究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提出了基本的防灾、减灾对策,主要包括以防为主,进行全县山地灾害调查、区划和必要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58.
吉松铅矿床位于喜马拉雅板片拉轨岗日陆隆壳片南部,属拉轨岗日成矿带.三年来的勘查成果显示,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强蚀变中基性岩脉与炭质板岩的外接触带部位,特别是硅化和绿帘石化地带是矿体有利的富集部位,围岩蚀变强弱与矿化有着密切关系,矿床为硅化破碎带中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9.
西藏农村不同燃料利用类型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扎囊、江孜和当雄县农村的民居室内PM2.5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西藏民居因室内日常使用燃料导致的颗粒物污染浓度因燃料-炉具组合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其中使用沼气的污染最低,日均颗粒物污染浓度为46.96μg/m3。除了牧区使用的干牛粪-火塘燃烧组合外,使用其它固体生物质燃料,如薪柴和干牛粪,其污染程度比前期在该区域的研究结果有了显著下降,但是仍高于国家标准。该区域的室内污染控制对策的制定,应当综合考虑厨卧分离、推广沼气、更换炉具等方式。  相似文献   
160.
西藏中部巴木错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气候变化影响,西藏中部内陆湖泊在最近10 a来出现了水位上涨、湖面扩大等情况。采用遥感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藏中部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湖泊周边班戈站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呈现增加趋势,年平均风速显现下降趋势;②2009年的面积在2月、5月和8月出现了三个"峰值",主要与湖面封冻、气温升高及降水增加等有关,年际变化呈逐步增加趋势;③经线性相关、多元回归等分析发现,年内变化受各月面降水量AP、蒸发量E和气温T的影响,合计贡献率为90.0%,排序为AP>E>T;年际变化受年平均风速SWS、7月降水量P7、平均地温ST和气温T的影响,合计贡献率为65.2%,排序为SWS>P7>S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