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2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西藏札达地区旅游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谨慎的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层次分析法特点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该法是评价生态脆弱地区旅游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西藏札达地区为例,运用该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了旅游品质、主次因子和旅游潜力,提出该地区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的注意事项,为开发该地区旅游资源提供可行性论证和参考措施。  相似文献   
172.
基于膳食营养需求的西藏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营养安全”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而当前单纯以“粮食”作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只能反映部分承载能力,从膳食营养角度评估更切合其实际土地资源承载状况。以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为基本思路,选取热量和蛋白质为关键参量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测算与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评价模型,对2015年西藏自治区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土地资源承载状况进行定量评价,以期为实现西藏地区居民热量与蛋白质供需平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该区域居民营养需求的变化、机理及对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西藏县域尺度下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盈余状态,位于西藏东南部的“一江两河”流域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高,而位于西北部的那曲和阿里等地区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2)根据以当前热量和蛋白质实际消耗量为依据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价结果,农区县、半农半牧区县和牧区县基于蛋白质需求的土地承载力比基于热量需求的承载力分别多8.83%、22.51%和67.78%,其中有13个牧区县和半农半牧区县以热量指标判断为超载状态,但以蛋白质指标判断却未超载,其原因在于牧区县和农牧区县动物性食物供给比例高,食物蛋白质供给能力相较热量供给能力更强。(3)若按照居民膳食宝塔推荐的人均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标准,农区县、半农半牧区县和牧区县基于热量和蛋白质需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较实际营养摄入量下的承载力可分别多承载35.22%和12.5%的人口。评估结果体现了实际消耗和膳食标准情景下以及不同营养指标之间各县域承载力及承载状态的差异,可为通过调整人口结构、膳食结构等措施寻求提升区域人粮平衡水平和居民膳食营养水平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3.
西藏自治区花岗岩类十分发育.共有200多个岩体,可分成5个花岗岩带。由同熔型花岗岩与改造型花岗岩成带分布,组成对花岗岩带。本次利用玉龙等7个斑岩型铜矿岩体的18个样品及7个不含铜矿岩体的18个样品作为判别基础,建立了两个判别函数,然后对其它本知岩体样品进行判别.以确定它们含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经对全区125个岩体310件样品多组逐步判别的结果,有42个岩体具含斑岩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4.
西藏南部地区旅游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复杂地质作用、强烈新构造运动以及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西藏这块广袤无垠的高原环境中孕育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其中西藏南部地区居多而集中,为今天充分开发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但西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很容易受到破坏,且难以恢复。本文在介绍西藏南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开发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措施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5.
西藏中部草地及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蔡晓布 《生态环境》2003,12(2):203-207
西藏中部农田,特别是兼具草地与林地两大功能的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近年来,草地及农田生态系统呈现出整体退化及日趋严重的态势,并逐步成为西藏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等最为严重的地区。文章在阐述退化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就草地及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6.
文摘精萃     
因为对西藏的向往,闽北两位教师利用暑期驾驶摩托,历时33天,行程12000余公里,圆了进藏之梦。这两位教师,就是武夷山市洋庄乡中心小学教师金进顺、星村中学教师王启洲。金进顺说,西藏的神秘一直吸引看他。前年的一天,他无意中进入“摩托车网站”,看到网友马永辉从西藏拍回来的图片,当时他就萌生了骑车进藏的念头。身边的朋友认为这是冒险之旅,不切实际,只有星村中学的王启洲老师全力支持,表示愿意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177.
刘培勇 《绿叶》2015,(3):14-20
西藏高原是我国冰川最为富集、水资源最为丰沛的地区,在全球变暖的作用下,西藏的冰川呈现全面、快速退化趋势,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水资源和水安全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极可能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问题。只有协全人类与国际社会之合力,共同有效应对全球变暖难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藏水危机。  相似文献   
178.
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区异是森林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的关键问题.青藏高原亚高山原始森林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选取西藏色季拉山两种最典型的天然林分(急尖长苞冷杉和林芝云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这两种林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同期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组分速率,分析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色季拉山两种天然林分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L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具有显著的表聚性.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高,其TOC、POC、LOC、MBC含量分别为57.05 g·kg-1、17.9 g·kg-1、12.2 g·kg-1和365.6 mg·kg-1.两种林分的土壤总呼吸速率(Rt)和微生物呼吸速率(Rh)差异不显著(p0.05),但它们与枯枝落叶呼吸速率(Rl)和根系呼吸速率(Rr)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Rl和Rr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不同林分来看,林芝云杉林的土壤总呼吸速率(Rt)和微生物呼吸速率(Rh)高,而急尖长苞冷杉林的枯枝落叶呼吸速率(Rl)和根系呼吸速率(Rr)高.两种林分土壤呼吸各组分对土壤总呼吸速率(Rt)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RhRlRr.两种林分均表现为微生物呼吸对总呼吸的贡献比例最高,林芝云杉为92.42%,冷杉为70.81%.两种林分的土壤活性碳组分与土壤呼吸关系最密切的是MBC,其次是LOC,最不密切的是POC.  相似文献   
179.
西藏江河堵溃灾害及成灾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江河堵溃灾害指由江河两岸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等在主河道形成堵塞坝和溃决造成的灾害.西藏近年发生的14次江河堵溃灾害都分布于藏东、藏南地区.根据形成江河堵塞坝的山地灾害类型其可划分为滑坡堵溃灾害和泥石流堵溃灾害及滑坡、泥石流混合堵溃灾害,形成过程各有特点.西藏江河堵溃灾害集中分布于藏东、藏南,这与这里下述因素有关:河谷深切,山高坡陡;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第四系冰碛等松散堆积物深厚;海岸性冰川发育,冰湖广布.  相似文献   
180.
行在天脚下     
西藏的天是湛蓝的,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布,包裹着这块神秘的净土。一切在蓝天下显得那样清晰明快,即使是远方的也一览无余;西藏的云是洁白的,犹如一朵朵巨大的棉花团悬挂在天上,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时而落进草原;它又像白色的哈达,带着吉祥,散布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我们带着对这片净土的向往,从福州整装行囊出发,途径广西,到了云南西藏交界处飞来寺,转站到达西藏境内第一站——盐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