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3篇 |
免费 | 26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3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70篇 |
综合类 | 690篇 |
基础理论 | 122篇 |
污染及防治 | 90篇 |
评价与监测 | 50篇 |
社会与环境 | 21篇 |
灾害及防治 | 2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改善赋存结构面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以巷道围岩结构面形成的局部弱化区力学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确定结构面影响下的岩体试件强度、刚度及应力应变关系;并以实际巷道支护工程为依托,结合理论综合分析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由结构面形成的局部弱化区对巷道岩体强度、刚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提出巷道围岩局部弱化控制思路。结果表明:结构面形成的局部弱化区对岩体试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控制作用,局部弱化区的位置和形态随试件内外因的变化而变化;围压对结构面倾角在45~60°之间的岩石试件强度和刚度弱化抑制效果更好,结构面倾角越接近60°,结构面形成的弱化区对岩体试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越大,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22.
随着工业安全要求的提升,防电弧服作为保护工作人员免受电弧伤害的重要个人防护装备,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本文从面辅料选择、款式设计、及存储检验等方面,系统探讨了防电弧服研制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控制。通过对国内外材料标准的学习与应用,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提出了面料选择的优化策略。在款式设计方面,强调了服装的功能性与穿着者舒适度的平衡。最后,对存储检验流程进行了梳理,确保防电弧服在生产后的性能稳定性。本文旨在为防电弧服生产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控制参考,以提升产品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保护效能。 相似文献
23.
矿山发生局部破坏的边界条件主要是由台阶的几何特征所决定,台阶边坡几何特征主要有台阶坡面角、台阶高度、台阶的平台宽度和台阶组合4要素。在对整体边坡角优化的同时,同样需要对台阶的宽度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台阶边坡特征,计算出不同规模破坏的边界条件,进而对矿山台阶的宽度进行优化。通过对一个矿山边坡算例的优化分析,在不改变整体边坡角的前提下,对台阶宽度进行优化,可以避免某些大规模的台阶破坏可能,提高矿山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25.
为分析卡若拉冰川的稳定性情况,从而得出其变形基本规律,通过边坡雷达对卡若拉冰川在线监测147 d,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被测区域变形信息,采用无人机对卡若拉冰川东、西冰舌进行了航测,获取卡若拉冰川表面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将SAR图像与地形数据进行几何映射三维匹配。结果表明:卡若拉冰川总体的变形形态呈条纹状,即较大变形带由下而上交替出现,东、西冰舌均有较大的变形值,且分布范围大;水文气象环境是影响卡若拉冰川变形的主控因素;重点监测区域1是相对危险区域,易发生局部小面积垮塌。将边坡雷达用于冰川监测在国内尚无先例,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填补我国边坡雷达在冰川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冰川表面变形规律和机理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6.
某水电站联合调度中心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水电站联合调度中心建设用地滑坡形成的原因,对建设用地场区可能出现的3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总体来说,该场址区不存在严重的地质缺陷和工程难以有效控制的地质灾害,整个建设用地的使用是适宜的。但是,需要对其后侧斜坡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7.
台阶边坡、路堑边坡等地常选用乔木作为护坡植物,而降雨易影响乔木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护坡效果.提前预测降雨对乔木稳定性的影响,则可及时预判边坡失稳、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以非饱和土体力学特征和乔木根系固土机理为基本理论依据,分析失稳原因并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于多种降雨方案,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降雨情况对乔木稳定性影响的相关数据;然后以模拟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制定相应的分类预警评判指标.研究表明:此预测模型不仅精度高,相比于数值模拟计算速度可提高数万倍,此成果可为灾害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建筑物由于支撑结构的破坏,失去应有的稳定性而发生倒塌。倒塌事故一般发生得比较突然,征兆也不明显,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 相似文献
29.
为厘清并行超车过程中“风-车-桥”的气动交互干扰及其对轿车侧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了侧风环境下桥上轿车分别超轿车和货车的风致安全评价模型,揭示了轿车超车过程中气动侧力和气动横摆力矩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基于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的路径跟踪模型分析了轿车超车过程中有、无控制作用时侧偏运动和横摆运动的差异。结果表明,“风-车-桥”气动交互干扰形成的高速低压区和低速低压区对行车安全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与被超车类型及所在车道有关:轿车超轿车时,在迎风侧第1车道超其他车道轿车时为较危险工况;轿车超货车时,在迎风侧第1车道超其他车道货车及在第2车道超第1车道货车时为较危险工况。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桥梁风致行车安全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