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黄明 《地球环境学报》2024,15(2):193-206
在系统梳理成都平原地区史前考古遗址中所见古洪水证据的基础上,对古洪水发生的规律及背景因素进行分析。现有证据表明:成都平原史前古洪水多发生在宝墩文化晚期及十二桥文化时期,且多集中在4.0 ka BP及3.0 ka BP两个时间节点前后,与长江、黄河流域古洪水记录具有同步性。一方面可能与成都平原地区的地理水文要素有关;另一方面,4.0 ka BP和3.0 ka BP前后古洪水记录增多可能与4.2 ka BP及2.8 ka BP全球性气候灾变事件有关。通过探讨古蜀先民治水思想及治水技术的发展,认为古蜀先民在与洪水作斗争的过程中治水技术和治水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古蜀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先民不断治水并总结经验的过程,其治水技术的进步和治水思想的提高最终成就了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古地震遗址的保护的申报立项和综合开发问题的决策过程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领导者应如何作出有效决策。主要是深入调查研究 ,找出关键问题 ;组织和依靠专家评审 ,选择最佳方案 ;合理冒险与避险 ,作出大胆决策。  相似文献   
53.
54.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东部早期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其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完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目前学者广泛探索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史前人地关系,而对钱塘江流域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全新世以来考古遗址及其所处环境的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遗址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地形地貌因子提取及其方向性分布计算等,探讨了遗址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及其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发现:(1)自然和人文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了遗址数量及其延续性,其中海平面升降、气候变化等要素显著影响钱塘江流域遗址的分布、迁移和考古学文化演替。(2)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夏商时期,钱塘江流域遗址数量呈现出变形的倒“N”型,垂直空间上主要倾向分布在高程200 m以下区域,水平空间上聚集性显著,分布中心在钱塘江干流附近;(3)钱塘江流域各时期遗址通过坡度、坡向、距河远近等要素对环境变迁进行响应,遗址主要分布于坡度为0°~7°、坡向为90°~180°、濒河距离小于7 km的区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水资源依赖度增加,受自然环境限制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55.
56.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旅游开发方式,正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创意经济视角,分析了创意经济与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基于创意经济视角下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构建出重庆钢铁厂旧址创意旅游开发路径,对工业遗址旅游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现今随着人口剧增、科学技术进步和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人类工程行为和经济活动已经成为巨大的地质营力,使得某些世界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保护区的地质环境发生变化,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压力极大。作者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现状为例,仅就“世界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地质因素及其环境保护等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8.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依靠地震遗址水库小南海水库供给,小南海水库特殊的历史缘故,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水库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根据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有所上升,水环境质量由Ⅱ类下降为Ⅲ类,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升温,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库限制性开展水库的科普教育,做好水库的饮用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9.
三峡中坝遗址剖面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峡中坝遗址是我国目前仅有、世界上也罕见的"通史式"遗址。它不仅蕴藏着大量的文化内涵,而且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环境演变信息。我们对遗址剖面地层中汞的含量和垂直分布变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该剖面地层中汞含量高,这与遗址沉积物中硫含量高、复杂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关。同时发现,汞含量在地层中呈垂直波动变化,这反映了该地区人类生产活动、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和剖面沉积物粒度大小等的影响,即与该地区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演变有相当关系。遗址剖面中汞的含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进程和自然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60.
桂林甑皮岩洞穴的形成、演化及古人类文化遗址堆积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甑皮岩(洞穴)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堆积不仅具有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史前文化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是重要的史前文化遗产,是揭示和反映中华远古文明的典型代表。据洞穴石笋、钙华测年及年溶蚀率推测,桂林甑皮岩洞穴形成年代大约是在晚更新世时期。而据文化堆积层中的陶片、古动物化石测年、炭灰和孢粉记录表明,文化层从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