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1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28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0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588篇 |
综合类 | 1785篇 |
基础理论 | 243篇 |
污染及防治 | 63篇 |
评价与监测 | 105篇 |
社会与环境 | 461篇 |
灾害及防治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人类面临多种生存危机的今天,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重视发展中“不可持续”观念和行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规范政府行为,树立一种全新、科学和适度的富裕观,并通过有节制,保护性地发展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2.
青海湖地区野生动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海湖地区野生动物种类比较丰富,共录得243种。鸟岛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在促进区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旅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普氏原羚已成为极濒危物种,仅在青海湖地区分布,且总数不超过300只,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大天鹅(Gygnus gygnus)和青海湖鲤(G.przwalskii przwalskii)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尤其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已受到无序的经济开发活动的威胁。作者根据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利用他人研究成果,分析和探讨了青海湖地区(重点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类、分布特点、保护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3.
艾比湖湖周生境恶化及其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比湖是新疆第二大咸水湖,湿地内分布着多种植被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湖水水位急剧下降,造成湖盆大面积裸露,在当地强风作用下成为巨大风沙之源,从而成为困扰新疆地区的严重生态问题。通过有关资料对艾比湖及其毗邻地区环境恶化的现象进行剖析,提出保护、恢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4.
为厘清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空间格局,优化地区防灾和减灾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以京津冀地区1 275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计量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差异较大,从市域尺度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天津市和石家庄市;从地理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冀中地区等区域;核密度分析显示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空间分布上有3个高密度地区,其中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一带最为明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空间分布的全局莫兰指数表明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空间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受政策因素和灾害风险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5.
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水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组分,调查研究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3年5月初期分别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区域中有沉水植物的25个样地进行群落结构调查,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对沉水植物进行调查采样并监测水环境因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制作鄱阳湖典型区域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图,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广布种,其中蚌湖及白沙湖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优势种,白沙洲及乐安河龙口段以苦草为优势种,伴生种主要有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菹草(P.crispus)、小茨藻(Najas minor)、大茨藻(N.marina)、刺苦草(V.spinulosa)和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等。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将研究区沉水植物分为6个群落;5月初大部分沉水植物尚处于生长季初期,生物量相对较低,仅菹草的生物量较大;沉水植物与浮叶植物共存现象明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中水深、总磷和溶解氧等因子的系数值较大,第二主成分中pH值、化学需氧量和水体透明度等因子的系数值较大,是影响沉水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水深、总磷和总氮对苦草和黑藻的影响显著,水体透明度是马来眼子菜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6.
基于生态压力视角的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态压力视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基础上采用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识别生态压力热点区,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从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25 581.4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20%,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浙西浙东等地;生态压力热点区集中在上海、苏州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源地与生态压力热点区在空间上并无重叠,生态供需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耦。(2)生态廊道网络由生态源间廊道和生态压力需求廊道组成,生态源间廊道总长度为2 459.13 km,呈现"两纵一横"的空间格局,适宜修建宽度为1 200 m;生态压力需求廊道总长度为1 186.71 km,呈现以生态源地为核心的空间组团特征,一般、较高、高压力需求廊道的适宜修建宽度分别为750、550和100~200 m。(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 相似文献
117.
区域多样化发展在提高生产力、促进就业以及稳定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演化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区域多样化发展中外部资源的作用被忽略,而跨区域合作创新是区域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使用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发明专利数据,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显著的长三角地区多样化水平与合作创新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区域内部与跨区域的合作创新在区域多样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相关与不相关多样化水平总体呈现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的趋势;(2)合作创新作为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合作参与者大多位于长三角内,合作创新所产生的知识溢出往往发生在具有技术关联性的产业间,从而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发展相关多样化,但对不相关多样化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3)合作创新中参与团队数量与区域相关与不相关多样性没有显著关系;(4)合作创新中跨区域合作比例越高,越能够促进区域相关与不相关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在推动区域产业多样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强化区域间的合作,借助外部力量引导区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8.
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生活区水环境是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农村人口众多,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由于无序排放导致了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指数升高。通过采用污染物当量算法对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估算,分析了1991~2011年农村生活污染现状及其趋势,并分析了鄱阳湖河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在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中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11年,鄱阳湖流域农村人口、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散畜禽养殖污染不断增加,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TN、TP和COD排放量增长了1268%,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036、002、1681和021万t;固体废弃物排放量、TN和TP排放量增加了1268%,年增长量分别为362、076和080万t;分散畜禽养殖污染TN、TP和COD的含量分别增长了9913%、6384%和7227%,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22、003和009万t;(2)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呈下降趋势,其中鄱阳湖湖泊的水质和富营养化指数下降趋势分别在001和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3)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9.
120.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及沉积物样品测定,研究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OM、TN和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OM(0.420%~3.175%)和TN浓度(0.026%~0.235%)以“五河”尾闾最高,其次是湖心,而TP浓度(0.010%~0.094%)最高值出现在赣江、抚河及信江尾闾,并且均由南向北至长江入湖口呈降低趋势。丰水期“五河”来水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湖心及北部湖区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尤其以北部湖区增加较明显。但南部尾闾区沉积物TN浓度在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1992—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OM和TP浓度增幅较大。2008年鄱阳湖沉积物中OM、TN和TP污染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的污染水平,与其他四大淡水湖泊相比,尽管鄱阳湖目前水质相对较好,但呈下降趋势,高氮磷营养底质则增大了其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