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35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湿地重建过程中植物、土壤和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湿地重建2 a后植物种类增加了11种,芦苇、菖蒲和香蒲3种植物的高度、生物量在第2个生长季明显高于第1个生长季节,植物生物量分别增加到原来的13、1.5和1.4倍.湿地种植区土壤有机质总体上是降低的,土壤全氮含量从1?500 mg/kg降低到850 mg/kg(p<0.01),土壤全磷在试验期间略有增加.对重建湿地12种水质指标分析表明,夏季湿地出口源水溶解氧高于进口源水,出口源水总氮、叶绿素a、藻类计数3种水质指标均低于进口源水,说明重建湿地水质在夏季出口源水优于进口源水,水质得到改善.研究表明,湿地植物群落重建成功,生物多样性增加,重建湿地在改善和保持源水水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 在唐山市中心区,有一个占地5.4万平方米的特殊场地,这就是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吸引人们去瞻仰这座碑的,是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故事。 坐南朝北、高达30多米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碑身由四根花岗岩石料贴面的梯形碑柱组成,象征着拔地而起的新唐山,预示着新唐山的欣欣向荣;碑柱上端伸向天际的四只巨手,蕴含着人定胜天的亘古哲理;下部四面八块紫褐色花岗岩浮雕,象征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北面(正面)的一组浮雕是:震灾发生时刻。人们酣睡之时,地震灾难突然降临,摧毁唐山的惨痛瞬间;瓦砾堆上,活下来的人顽强地站起来,开展自救、互救,与灾难抗争的场景。 东面的一组浮雕是:协力抗震救灾。通往唐山的条条道路上车轮滚滚,各路救灾队伍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当年底,完成排险救人、外转伤员、清尸防疫等艰巨任务,解决了灾民的衣、食、  相似文献   
13.
丽江地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地震给我影响最深的是1996年发生的7级地震,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文化遗产,这两件事情似乎有什么联系。由此引伸,是否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人民并没有被地震吓倒,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发展,并获得很大成绩,丽江地震尤为突出。2001年,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请我  相似文献   
14.
陈香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7):632-634,668
对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基本概念、内涵与研究内容以及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程序与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恢复生态学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生态恢复与重建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和工程技术,人为地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和过程,调整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原有的乃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冷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逐年冷暖的等级序列,并运用统计分析、滑动T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整体上处于偏冷时期,全区大致存在5个偏冷时段和5个偏暖时段,其中最冷时段出现在1710-1719年和1840-1849年间,最暖时段出现在1850-1859年;全区在10a尺度上冷暖变化跃变频繁,而在30a尺度上冷暖变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1640-1909年间,全区冷暖变化在36,45,72和123等年份上有明显的正相关,在4,68,94和104等年份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显著性变化周期有5个,分别是2a,3a,5a,11a和40a,其中40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地震时空和地震强度的破坏效应,阐述了国内外震后重建规划的经验教训与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为确保减灾防灾目标的实现,有效抗御地震灾害,震后重建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重建用地选址安全,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尊重自然,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内容;重建规划应有前瞻性,按照"轻、重、缓、急"统筹进行;应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提高住宅和公共设施的抗震性能;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重建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乡统筹及生态扶贫相结合来考虑,着力提高受灾居民的就业技能和受教育程度,从而提高适应新环境生产生活的能力;加大在灾区的产业恢复重建力度,特别尽快恢复关系民生的产业以及就业容量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后图书馆的恢复重建与职能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灾区的图书馆事业带来重创,全国图书馆界、灾区各类图书馆及其他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进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图书馆通过及时地宣传、报道、捐款捐物、对民众进行心理干预、编制发放抗震救灾小册子等行动,再加上国家立法的有力支持,进行自救与协助重建,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5月26日,集团公司发出《关于大力开展厉行节约活动的通知》,要求立即在全系统范围内大力开展厉行节约活动,在确保完成全年挖潜增效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各项可控费用支出,以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成本费用的实际行动,积极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采自湖南慈利的马尾松树轮样本,建立研究区的标准树轮宽度年表。树轮气候响应分析发现:马尾松径向生长与月最大日降水量在生长季之前部分月份显著负相关(p0.05),在生长季之内部分月份显著正相关(p0.05),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极端最低温度在生长季之前和之内大多月份均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与上一年11月到当年2月(冬季)的平均极端最低温度相关最好(r=0.62,p0.01)。重建了湖南慈利地区1854年以来冬季极端最低温度,重建气温在十年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反"S"型,1854—1916年和1981—2015年处于暖冬时期,1917—1980年处于寒冬时期。此外,共发现29个寒冬年,其中包括3个寒冬时段,分别为1922—1925年、1927—1930年和1953—1960年,其中1953—1960年是自1854年以来最冷的时段。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重建序列可以指示我国中东部的冬季低温变化,而冬季低温可能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海温变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