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7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铁路建设项目一直是建筑建筑业中的核心建筑之一,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力最大的建筑之一。为降低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相关政府、相关铁路建设管理机构及相关施工单位,对铁路建设提出很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此,本文将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保护在铁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12.
拟建的新街-恩格阿娄铁路穿过水土流失强度大的鄂尔多斯剥蚀丘陵区和毛乌素沙漠区,铁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会增大沿线的水土流失量。本研究采用模式预测法对施工期内不同的施工单元和地类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区域内原地貌背景水土流失量为3.79×10^4t,在施工期间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7.47×10^4t,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69×10^4t,主体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大,达到2.4×10^4t,占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的65%左右,取土场次之,占28%左右,施工场地及营地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小,不到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1%。在水土流失防治上,重点防治区段是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和临时堆土区,本文对不同的施工单元提出了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在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13.
铁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空气质量改善和"双碳"目标的双重约束下,厘清铁路运输CO2和污染物排放趋势,对于交通领域的减污降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燃料生命周期法分析了中国火车2001~2018年的CO2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情景分析评估了2019~2030年的铁路排放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铁路电气化进程的推进、内燃机车新车投入使用和燃油标准的不断升级,铁路运输燃料生命周期的CO2和污染物排放整体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而其上游阶段的排放占比逐年升高.2018年铁路运输的CO2、NOx、CO、BC和SOx排放总量分别为3780.29万t、11.98万t、3.94万t、0.20万t和3.08万t.情景分析表明,加快电力结构改善和降低单位运输能耗分别是降低铁路CO2、SOx和NOx、BC、CO排放的最佳单一控制手段.积极应对铁路减污降碳工作的综合情景下,CO2、NOx、CO、BC和SOx的减排率可分别达35%、37%、39%、32%和45%.电力结构改革和铁路电气化进程的停滞均会造成铁路运输排放总量的显著增加,铁路减污降碳工作仍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14.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藏交通廊道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工程环境,全线复杂结构桥梁、超长深埋隧道众多、 长大坡道客货共线运行,使其安全高效建设和长期稳定运营面临巨大挑战。首先阐释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地貌、 气候环境、新构造活动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特征与规律;深入分析高原东南缘独特自然地理对川藏交通廊道提出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最后提出如何改进和强化轨道结构来应对面临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①沿线区域大地貌格局以高山峡谷为主体,具山高、坡陡、谷深的险峻地形和极致地貌景观;②沿线各地具有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和区域差异大等特点,灾害性天气如雷暴、冰雹、大风、大雪及暴雨频现;③沿线行经青藏高原周缘挤压转换造山带以及向东和南东方向“逃逸”的侧向挤出地体群,区域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断裂活动性强,具有强构造应力和高地热;④ 沿线区域为高灾害风险区,尤以强震、地震滑坡、高位远程滑坡、冰湖溃决以及大型滑坡堵江事件等致灾因子危险性高;⑤建议采取增加钢轨重量和采用合金轨、强化无缝线路结构稳定性以及轮轨系统动力学性能合理匹配等措施改进和强化现行轨道结构。  相似文献   
715.
针对我国风吹雪自然灾害突发性、频发性强而传统单因素评价存在不足的现状,尚未有关于铁路风吹雪的危险评价的统一标准,基于熵-云耦合建立铁路风吹雪危险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铁路风吹雪危险的主要因素,为使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的关系更全面且系统,先综合考虑了自然(外因)和受铁路自身影响(内因)2个方面的因素,共确定出9个主要评价指标;再采用熵权法计算所需评价指标的各个权重,得到了综合确定度,然后结合隶属函数最大原则,对铁路风吹雪危险度进行了评判和预测。同时,结合物元法与熵-云耦合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采用该模型对新疆新建阿-富-准铁路沿线的典型路段进行了危险度判断,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16.
为了更有效地评估和防范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安全风险,针对未考虑系统不同时期系统风险状况不同、研究多局限于静态评估的不足,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风险指数量化计算方法,构建基于集对分析-吸收马尔可夫链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风险评估模型。首先使用吸收马尔可夫链对通信系统风险进行定量计算,运用集对分析关联度的同一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动态分析通信系统安全风险的趋势,通过结合马尔可夫链计算下一阶段的关联度以获得通信系统最终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选取通信系统6个时间段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评估方法能实现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安全风险的全面动态评估,验证通信系统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