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析了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工程区地形地貌进行了区域划分。针对不同防治分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采用分层开挖、设排水沟、护坡、种树、修建拦渣墙等方式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效减少因本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2.
选取2005年东洞庭湖湿地的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MapInfo Professional7.0 SCP软件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斑块分维数相差不大,但沼泽和库塘湿地受人为干扰明显且形状规则,其分维数趋近于1。(2)区域内湿地景观类型体系中各类湿地所占比例差异不大,分配较均匀;多样性较低,优势度不明显;整个区域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各类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差异明显,相对破坏性较大。(3)由于人类垦殖影响,斑块间隙指数较高。上述分析,为东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东洞庭湖保护区1989~1998年水禽栖息地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栖息地的改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最大威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尺度上研究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989~1998年越冬水禽栖息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1998年水体、泥滩地、草滩地和水田等水禽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在减小,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而芦苇滩地、旱地、林地、建成区这几类水禽分布较少栖息地类型的面积和破碎化程度的变化正好相反;近10年来水禽栖息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其中草滩地演变为芦苇滩地及水田改为旱作农田的变化最为突出,变化的面积分别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10.66%和6.13%。这些变化趋势意味着研究区近10年来水禽的适宜栖息地在退化。针对变化的原因,论文还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栖息地管理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对新疆已建成运行的某特高压直流输换流站的电磁环境水平进行分析,阐述新疆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电磁环境水平,其中地面合成场强95%值的最大值为3.250 kV/m,并提出电磁环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2022年4月平水期及2022年7月丰水期对洞庭湖区域进行调查采样,同步检测各环境因子;基于水体酸碱平衡、亨利定律及室内实验,计算水体各碳素赋存含量,并分析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东洞庭湖水域各碳素赋存含量均呈现出溶解性无机碳(DIC)>溶解态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颗粒态无机碳(PIC)的特征.水位变动、水体理化因子、湘江来流和温室气体分压对东洞庭湖水域碳素赋存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时期水温(Temp)、pH值、溶解氧(DO)与叶绿素a(Chl-a)含量对碳素赋存含量影响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论证了中国海域基底与邻区古构造演化关系,中朝地台与京畿地块以北对应。中下扬子台拗东延为朝南古拗陷,东南地槽系连接本州地槽系,华夏地块经东海接日本“南方大陆”,华夏和印支地块隶属于南海—东海地台的边缘地块。  相似文献   
47.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2013~2017年水环境质量特征,解析时空差异、辨识污染源及关键污染因子。结果表明:2013~2017年,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整体为劣V类且时空差异显著。其中,四二干沟、灵武干沟与第二排水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农业与工业中的营养盐与石油类物质;银新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及农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营养盐;永二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永宁中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工业中的氨氮、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污染。通过对银川市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以及污染物来源的识别,以期为改善银川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掌握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布规律及其与鱼类资源的相关关系,2012年6月~2017年12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54次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和8次水声学鱼类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长江江豚1110头次,分布在湘阴-洞庭大桥之间长约65km的区域内;(2)100% MCP)、95% MCP、75% MCP和50% MCP下,长江江豚栖息地面积依次为161.3、114.26、76.95和64.3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百分比依次为24.18%、17.13%、11.54%和9.63%;(3)不同水位条件下,长江江豚观测群次和头次差异显著,枯水期可观测到群次和头次最高,分别为(13.92±4.64)群次/次和(31.92±7.17)头次/次,丰水期观测群次和头次最低,分别为(5.17±1.64)群次/次和(17.25±7.46)头次/次;(4)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3月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平均密度最高为57.21尾/1000m3,东洞庭湖鱼类密度与水位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1(P>0.05);(5)GI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鱼类资源低水位时期(枯水期和退水期后期),集中分布于扁山至鲶鱼口区域,高水位时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分布较为分散;(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低水位期鱼类资源水平密度分布不均,扁山至煤炭湾区域鱼类资源水平空间平均密度最高,与其它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位时期鱼类分布较为均匀,方差分析显示,除煤炭湾至鹿角区域与城陵矶至洞庭大桥区域和扁山至煤炭湾区域分别有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水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长江江豚头次与对应的鱼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6,P<0.01,长江江豚可能具有随鱼群迁徙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49.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7):558-558
2006年6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在京隆重举行颁奖仪式,授予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工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大连大有恬园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华阳电业有限公司漳州后石电厂一期工程、神府东胜煤田朔州至黄骅港铁路工程、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南临湘至长沙高速公路、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广州市地铁二号线首期工程、石西油田开发建设工程等十个项目“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荣誉称号,这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奖项。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0.
梁文忠 《陕西环境》1997,4(2):17-18
神府东胜煤田地处黄河中游、鄂尔多斯台地与黄土丘陵向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是国家确定重点开发建设的跨世纪能源基地。该区域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人为活动的影响十分敏感。1.神府东胜煤田的生态环境特征自然资源优势形成显明对照的是神府东胜煤田的生态环境劣势,其突出表现,一是地貌形态复杂,土壤贫脊;沙化严重。该区域丘陵沟壑地貌约占总面积的58%,沙丘地貌约占35%,区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十分破碎;土壤结构疏松易蚀,养分含量较低,保水保肥性差;沙化土地占50%,适宜农牧业的土地很少。二是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