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7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723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2270篇
基础理论   436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172篇
社会与环境   396篇
灾害及防治   18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碳质气溶胶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区域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为了探究减排背景下碳质气溶胶的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实时在线监测获取了2018~2021年成都市PM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以及相应的气象数据. 结果表明,监测期间ρ(OC)和ρ(EC)均值分别为(10.9 ±5.7)μg·m-3和(2.6 ±1.9)μg·m-3,在PM2.5中占比分别为25.2%和6.0%,ρ(SOC)均值为(5.7 ±3.3)μg·m-3,在OC中的占比为52.9%. OC和EC浓度随PM2.5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PM2.5:年均下降浓度为-7.1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6 %·a-1;OC:年均下降浓度为-1.7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2 %·a-1;EC:年均下降浓度为-0.1 μg·(m3·a)-1,年均降幅为-4.4 %·a-1],2021年各污染物浓度较2020年均有不同幅度反弹. PM2.5和OC浓度大小为:冬>春>秋>夏,EC浓度大小为:冬>秋>春>夏,OC和EC占比分别呈夏季和秋季高于其他季节,对应季节OC和EC占比分别为26.8%和6.9%. 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OC、EC和SOC浓度逐步上升,但在PM2.5中的占比却呈下降趋势,说明成都市PM2.5污染的控制因子并不是碳组分. 源解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碳质气溶胶主要受机动车、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VOCs二次转化影响. 2019~2021年,EC受VOCs中机动车特征组分影响逐年下降,春季和秋季OC和EC受VOCs影响大于其他季节,春秋季节应加大VOCs排放治理,减少二次转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兆明 《环境技术》2009,27(5):12-18,36
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系列国家标准转化已进入报批阶段。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气候负荷》引用IEC 60068-2-14规定的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2)中的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和试验Nb:按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试验。2009年1月,IEC对60068-2-14进行了技术性改版。将IEC 60068-2-33《温度变化导则》(GB/T2424.13)的内容并入;对试验及温度变化容差的描述和要求、编辑和插图都做了修改和修订。等同采标的GB/T2423.22的改版修订工作已在进行,估计2010年稍晚就可以发布。这里就当前国际标准和将发布等同国标的试验方法对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进行描述,同时对试验要素和及其应用要素作一些介绍。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系列国家标准转化已进入报批阶段。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气候负荷》引用IEC 60068-2-14规定的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2)中的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和试验Nb:按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试验。2009年1月,IEC对60068-2-14进行了技术性改版。将IEC 60068-2-33《温度变化导则》(GB/T2424.13)的内容并入;对试验及温度变化容差的描述和要求、编辑和插图都做了修改和修订。等同采标的GB/T2423.22的改版修订工作已在进行,估计2010年稍晚就可以发布。这里就当前国际标准和将发布等同国标的试验方法对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进行描述,同时对试验要素和及其应用要素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rkov模型的南京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2000年、2008年遥感数据,采用ArcGIS和Excel测算出南京市辖区8年土地利用的Matkov转移矩阵,从数量、空间和结构角度分析200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预测2016年的各类用地面积.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的城镇和工矿交通用地扩张较快,农村居民点用地略有减少,呈集中态势;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减少,未利用地减幅最大.在空间上,研究区的建设用地扩张由"同心圆状"变为"纺锤状",土地利用集中度和强度都增大.2016年预测显示,城镇用地比重达44.76%,耕地减少23.47%,其余用地基本保持前8年的变化趋势,但动态度有所减小,仅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幅增大.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气溶胶浓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七波段黑碳仪对2016年8月—2017年7月乌鲁木齐河源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进行了实时监测,并结合同时期气象资料对该区域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影响因子和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浓度在102~1525 ng·m~(-3)之间变化,均值为520 ng·m~(-3).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浓度分别为425、536、686和427 ng·m~(-3),呈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春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日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双谷特征,在当地时间8:00—9:00(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为2小时,即为北京时间10:00—11:00,下同)和16:00—19:00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可能与当地的排放和气象因素有关.乌鲁木齐河源区黑碳的本底浓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253、271和290 ng·m~(-3),而冬季黑碳的本底浓度仅为162 ng·m~(-3).与其他偏远地区相比,乌鲁木齐河源区因受较多排放源影响,黑碳浓度本底值较高.黑碳气溶胶浓度与气象因素相关性显著,当风速小于2 m·s~(-1)时,黑碳的平均浓度明显偏高,当相对湿度大于55%时,黑碳浓度明显偏低.由浓度权重轨迹分析和波长吸收指数(AAE)可知,乌鲁木齐河源区的黑碳浓度,除了受本地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影响以外,还可能受到中亚地区远距离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对跨境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管理,已成为当今国际区域经济发展、跨境资源和市场共享、世界生态维护的合作主题,成为下世纪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避免地区冲突的一个关键因素,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从边界变化、国际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趋势对此主题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20世纪后40年潜在蒸散趋势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气候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方面,对于控制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质能交换的重要气候因子--蒸散,研究相对较少。蒸散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多个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日照、温度、风速、湿度等。蒸散也是陆地和大气间能量、水汽传送和气候变化监测的敏感因子。蒸散的变化趋势更能反映气候变化的状况,并对农业生产、流域开发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101个气象台站在20世纪后40年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PET)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研究显示青藏高原PET在所有季节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平均PET倾向率为-13.1mm/10年或年总量的2.0%。在PET整体负的趋势下,1970和1980年代在平均值上的波动幅度大约是在600到700mm范围。青藏高原空间性的趋势分布随季节性波动全年仍保持稳定。PET减小趋势的台站冬春(80%)多于夏秋(58%)。尽管总体趋势是负的,但有些台站PET表现还是正的趋势,最大年的正负PET趋势台站在柴达木盆地的南部,分别是84.8mm/10年和-79.5mm/10年。论文还进一步探索了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因子对PET趋势的影响。在青藏高原,风速是影响PET趋势最重要的因子,相对湿度次之,而日照时数的变化作用不明显。由于青藏高原上稳定的日间温度限制了温度趋势对PET的影响。因此,负蒸散趋势被认为与地区性季风环流强度的降低有关,而非日照时间的减少。也就是说,降低的PET趋势显示出与全球变暖情景中预测的水文循环增强相反。由于不均匀的青藏高原气象台站分布,进一步的探索最好增加遥感方法获取没有台站地区的PET数据,以便对整个青藏高原的PET的时空分布进行深入研究。图4表5参63  相似文献   
17.
湖北丹江口水库主要离子化学季节变化及离子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李思悦  谭香  徐志方  张全发 《环境科学》2008,29(12):3353-3359
2004~2006年对丹江口水库中的5个点位水质的 t 、pH、EC、TDS、ORP、SO2-4、Cl-、NO-3、HCO-3、Ca2+、Mg2+、Na+、K+和Si进行了测定.综合运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它们的季节变化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水体呈弱碱性,属于弱矿化度水,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范围为:Cl-,(4.0±0.5~6.9±1.8)mg·L-1;NO-3,(4.6±0.9~6.8±1.7)mg·L-1;SO2-4,(24.3±2.7~35.4±6.9) mg·L-1;HCO-3,(133.0±11.7~153.5±29.6)mg·L-1;Na+,(2.0±0.3~5.3±1.0)mg·L-1;K+,(0.7±0.09~1.6±0.7) mg·L-1;Ca2+,(33.0±2.1~46.6±0.8)mg·L-1;Mg2+,(8.0±2.5~10.5±3.2)mg·L-1.方差分析显示除HCO-3和Si外,t、pH、EC、TDS、ORP、SO2-4、Cl-、NO-3、Na+、K+、Ca2+、Mg2+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主要离子化学汛期浓度均小于对应的非汛期浓度.Na+和Mg2+的浓度只表现出秋汛<秋季,NO-3和SO2-4浓度却呈现出秋汛>秋季,这主要归因于降雨的大气沉降对水化学的贡献不同.HCO-3占主要阴离子的75%~88%,Ca2+和碱土金属分别占主要阳离子的60%~80%和87%~96%,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是水体质子的主要来源及主要化学风化类型.参照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主要离子的浓度并未对人体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彭开丽  张安录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798-1810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既关系到土地供给的总体结构与变化,也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更关系到农户的生存状况。论文在分析当前农户脆弱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变化中农户脆弱性理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暴露性指数EI、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根据量化后的SI和AI,可以计算出农户的脆弱性指数VI。论文以中国中部经济区5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作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大规模农户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定量测度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的指标体系,运用几何平均数算法对其进行量化,并由此分别计算出各省份农地转入户和转出户的脆弱性指数VI。最后,论文将农户脆弱性指数VI与暴露性指数(流转面积强度EIA和流转时间强度EIT)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利用2005年Terra/MODIS卫星8天合成的250m地表反射率数据(MODIS Terra Surface Reflectance 8-Day L3 Global 250 m: MOD09Q1)构建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通过计算NDVI指数,结合典型地物的谱间特征,并借助SRTM数字高程数据,采用多源信息提取的方法对洞庭湖地区2005年水域面积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Terra/MODIS数据特点,提出了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的概念,并通过对该指数的构建,完成了对洞庭湖地区重点水域淹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文中提出的基于Terra/MODIS MOD09Q1数据的多源信息水体提取方法,通过更高空间分辨率ENVISAT/ASAR数据以及水文测站水位数据的检验表明,是切实可行的;②2005年洞庭湖地区水域面积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在11~4月份期间较小,而在5~10月份期间较大。其中,4月份最小,9月份最大,两者相差了几乎1.5倍,受地区季节性降雨的年内分布规律及长江主汛期的影响显著;③通过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的计算发现,占研究区总面积84.13%的年内持久陆地和持久水域区域,基本上没有防洪压力,而剩余的15.87%的年内变化水域,由于潜在淹没风险的存在,则需要抗洪防险部门进行重点防控;④文中有关多源信息水面提取方法的实现以及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概念的提出,为今后更深入地探讨三峡工程建成运营对洞庭湖地区水域变化以及江湖关系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市土壤环境磁学特征及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杨涵  熊黑钢  陈学刚 《环境科学》2014,35(9):3537-3545
以干旱区新兴绿洲城市石河子市为研究区,采集80个(0~10 cm)表层土壤样品,运用环境磁学方法,对土壤磁性矿物的含量、组成和粒度等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表层土壤磁性特征以亚铁磁性的多畴磁铁矿或磁赤铁矿为主导,同时伴有少量的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从空间分布来看,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表现为北部新城区>中心城区>郊区农用地;而磁性矿物颗粒粒度大小依次为北部新城区>郊区农用地>中心城区.磁性矿物的高浓度区与大多数工厂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但重化工业集中区(N1~N7)却表现为磁性矿物浓度较低,同时磁性颗粒粒径较大.在研究区内质量磁化(χLF)、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软剩磁(SOFT)是指示工业所在区的有效磁性参数指标,而在化工业集中区需结合磁性粒度参数χFD%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