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0270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1655篇
综合类   4003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146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119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1314篇
  2013年   1072篇
  2012年   1785篇
  2011年   1602篇
  2010年   1037篇
  2009年   1608篇
  2008年   1683篇
  2007年   1245篇
  2006年   1290篇
  2005年   958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62.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积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2004年12月上旬,对如东小洋口和大洋港滩涂进行了滩涂养殖区海水、滩涂沉积物、水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滩涂海水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要求,水质能保证鱼、虾、贝类的正常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63.
赤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赤潮已成为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 ,引起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从赤潮发生的机理、赤潮管理与减灾等方面论述了赤潮研究的现状 ,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4.
谷超 《干旱环境监测》2007,21(3):155-155
2007年6月,在自治区环保局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支持下,新疆完成了吐鲁番、奎屯、米泉、乌苏、五家渠5城市空气质量(SO2、NOx)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验收工作,这标志着新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水平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5.
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酸雾(SO3)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碘量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三氧化硫及硫酸雾,三氧化硫及硫酸雾经中性水吸收后与碘化钾和碘酸钾反应,析出的碘与淀粉指示剂作用产生蓝色,进行比色测定。  相似文献   
66.
本世纪70年前,全球因灾害每年经济损失400亿美元,其中40%是洪涝灾害损失.1988年我国发生洪涝灾害62次,居20多个常见灾种之首位,经济损失254亿元,占灾害总损失的54%.江淮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产业密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约占全国1/7的土地,1/4的人口,提供了1/3以上的工农业产值.位于长江下游南翼的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城镇密集,士地面积仅占全国0.4%,人口占3%,而工农业产值竟占全国1/6.江淮丘陵和里下河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钢铁和商品粮基地.因而防治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具有特别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当代人的种种环保心理及相应的环保行为,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强化正面环保心理,消除负面消极心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8.
69.
王健  吴虹 《山东环境》2001,(3):31-31,28
对人类社会最强大最持久的威胁 ,是自然与人为的种种灾害 ;无论干旱、洪水 ,还是大火、地震都能大面积、大规模地把人类推向深渊。所以老子曰 :天地不仁。如何应对灾害威胁 ,是当今人类关注的热点。中国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上 ,每年都因灾害遭受重大损失。仅 1998年的三江大洪水 ,直接损失就超过 2 2 0 0亿元 ,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8%以上 ,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 :要确立减灾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经济建设与减灾防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从而把我国灾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山东位于全国灾害高发区 ,省会济南是…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防震减灾文化的组成、创建动力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次提出了防震减灾文化的概念,并对创建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和如何创建、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