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05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3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赵原  李靖 《劳动保护》2015,(6):106-108
2015年5月12日是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以及应急抢险技能,2015年5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安监局与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克斯")联合举办了一场危险品运输、泄漏气瓶处理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检验了以企业为主体、预备役防化队伍协助救援的危化品事故救援模式。  相似文献   
72.
邵鹏程 《安全》2015,36(1):28-31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并建立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功能实现情况。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对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未来的规划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3.
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两者之间的关系陷入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泥淖”困境。通过测算2011—2020年中国十九大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度,运用莫兰指数、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TD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数字经济滞后的城市群数量相对较多,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滞后较为普遍。(2)各城市群TD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区域差距逐年缩小。影响城市群TD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按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数字驱动力、创新驱动力、政策调控力、经济支撑力、资源调动力。(3)各城市群TD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关系,形成了以热点区为核心向外围辐射的特征,各城市群之间存在空间近邻效应。据此,围绕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城市群内外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促进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从韧性视角出发,借用PSR模型,综合选取生态风险指数、景观稳定性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恢复力指数对江苏省城市生态韧性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模型测算了江苏省及其13个城市2000—2020年间生态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韧性指数持续降低,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发展的特征;(2)空间分布上,江苏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阶梯性,生态韧性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而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从苏南与沿海向苏北与内陆递减的格局。在以生态优先为主导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可通过严格划定三区三线、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科学构建生态格局等方式保障生态与经济双赢。  相似文献   
75.
遵循SES与AC理论,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从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两者耦合协调度三维度构建城市旅游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277个地级城市2002—2019年旅游系统韧性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旅游系统韧性不断改善,但年度均值偏低(低于0.15),空间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少数高值区呈点状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及成渝地区,多数低值区零散分布于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2)社会与生态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城市旅游系统韧性改善中起支撑作用,生态韧性起制约作用。(3)城市旅游系统韧性存在转移惰性和路径锁定特征,级别跃迁较困难且跃迁易受邻域溢出作用影响。(4)城市旅游系统韧性时空演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因子间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强,生态因素影响力最弱。  相似文献   
76.
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体现,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当前城市化战略转型、解决城市面临各种复杂问题与挑战,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归纳韧性与韧性城市概念演化脉络基础上,对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未来中国推进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重点应对的几方面问题,主要包括:(1)中国城市进入风险多发期,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高度重视;(2)完善韧性城市综合认知体系,并加强多源数据与跨学科方法的集成运用;(3)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融入当前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大趋势;(4)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体现地方特色,使韧性本身更具韧性;(5)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安全,这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6)市民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是韧性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上的几点思考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7.
2006年5月9日防灾科技学院揭牌暨建校30周年庆典之际,马宗晋院士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的对策”的学术报告,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马宗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曾担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从事地质构造、地震预报、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1972年,他率领地震小组,首创渐进式预报模式,提出长中短临渐近蕴震模式,成为中国预报强震的主要思想和工作程序,该模式的预报思想一直影响至今。其间,对海城、松潘等大地震的预测,乃至对唐山大地震的中期估计和短期预报分析都有重要影响,该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式地震预报”;他还提出了地球动力学的模式构想,建立了三个全球的构造系统,论证了地球变动的韵律性和非对称性,从而提出以壳、幔、核细分层角差运动为基础的地球自转与热、重、流联合的动力模式构想,对全球构造动力模式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综合,为灾害和矿产研究提供了部分基础;提出了综合减灾系统工程设计。马宗晋院士1995年兼任国务院三部委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2005年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 马宗晋院士的报告以大量的研究数据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减灾的对策。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灾种繁多、灾情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的国家,很好的学习和掌握马宗晋院士报告的观点和精神,对于推进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和从事防灾减灾教育事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学报编辑部在认真学习和整理马宗晋院士报告的基础上,决定在学报的“院士专家论谈”专题栏目,陆续刊载以“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的对策”为题的系列文章,并经马院士同意和审核,马智同志编辑整理。我们认为,这对于全国各地从事防灾减灾事业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是十分有帮助的。希望各地从事防灾减灾事业和其他工作的读者能够关注这个栏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8.
唐良金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12(3):F0002-F0002,F0003
为西昌数十万百姓着想,西昌市委、市政府把防治地震灾害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作为系列举措之一,西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1989年《西昌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国家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建成市区和规划发展区为主体,确定由防灾科技学院编制2010-2020年《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其中包括西昌市震情分析、西昌市活断层探测、场地抗震分类、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城区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评价、次生灾害防御调查、避震疏散规划及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不辜负西昌人民的重托,高质量地完成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防灾科技学院组成了以国家二级教授、院长薄景山为项目负责人、灾害评估资深专家袁一凡教授为技术负责、多位教授、博士参加的科研项目组。西昌市防震减灾局唐良金局长特撰下文介绍了自2009年6月该规划编制实施以来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9.
新形势下城市巨系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与未知扰动,要求安全防灾规划从目标对象、战略定位、技术手段与规划理念等方面做出适应调整,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引领区域安全稳定发展。对韧性城市的概念起源、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我国“多规合一”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内涵特征、层级类型、流程形式与公共治理进行认识与思考;并从深化韧性城市的理论构建与机理研究、转变规划编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流程、完善韧性实践中的规划传导和尺度治理、关注韧性建设中的基层治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韧性规划的实践路径展望,力求有序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代化治理建设。  相似文献   
80.
混合气体爆炸性MFC图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判断混合气体爆炸性常用 3种方法 ,即科瓦德爆炸三角形法、美国矿业局采用的爆炸三角形计算法和最小助燃氧浓度法 ,然而如何准确、快速、形象地得到分析结果在防灾救灾中是十分关键的。笔者的重点是提供一个图形分析方法解决上述问题。VC ++是方法的基本理论依据 ,用一个实例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总之 ,研究表明 :图形分析法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