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本文主要对近30年来营口地震台记录的海城7.3级地震的余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按不同的震级进行统计,分别作出M-T图和N-T图,可供今后监测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22.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准确评估其气候变化趋势对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揭示1971-2015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域2006-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为此,本文综合观测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区域1971-2015年的历史气候变化以及2006-2050年的未来气候变化。研究发现:1971-201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39℃/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4.60 mm/10 a。2006-2050年,区域气候变化将呈暖湿化趋势,区域总体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20~0.50℃/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1.49~15.59 mm/10 a。同时,如果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区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将加剧。2006-2050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不断增加,区域增温速率从0.25℃/10 a增长至0.48℃/10 a,降水变化速率从3.97 mm/10 a增长至14.58 mm/10 a。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问题,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23.
依据西溪湿地水质监测资料及水体检测数据,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阐述了水体污染特征和程度,同时,根据西溪湿地的水质状况和城市湿地的功能要求,提出了人工湿地、健康养殖、生态浮岛等生物一生态治理对策,并在其区域内鱼塘进行了相应试验。从监测结果分析,处理水体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24.
客观分析是资料同化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结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业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将客观分析引入到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中.在研究当前几种常用客观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分析方案的研究思路,为提高监测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5.
深入调查分析各类起重机械事故的成因.能够发现个案中都有其共性,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的伤亡事故,约占全部伤亡事故的25%左右。积极探讨其预防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大面积垦殖已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2005~2007年每年5~10月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水稻和大豆田进行了观测,目的是阐明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对地表水分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垦殖前后潜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变化特征,但其最大值当湿地垦殖为水稻田后增加了14%~130%,当垦殖为大豆地后在2006年增加了3%~77%,而在2005年和2007年发生干旱时降低了25%~40%.植被叶面积指数差异是造成不同系统潜热通量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没有改变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但是当垦殖为水稻田后潜热通量明显增加,5~10月水稻田日平均潜热通量较沼泽湿地增加了38%~53%,这主要是由于净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所致.相比之下沼泽湿地垦殖为大豆地后潜热通量的变化与降水密切相关,土壤水分亏缺时降水量是控制大豆地水分蒸散的主要因子,这导致干旱的2005年和2007年大豆地日平均潜热通量较沼泽湿地减小了11%~17%,而在降水充沛的2006年大豆地蒸散量较沼泽湿地蒸散量增加了22%.生长季(6~9月)内水稻田总蒸散量较沼泽湿地增加了24%~51%,大豆地总蒸散量在2005年和2007年较沼泽湿地减少了19%~23%,而在2006年增加了19%.总之,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开垦种植水稻或大豆蒸散量发生明显变化.稻田潜热通量高于湿地;大豆田潜热通量在降水充沛的年份高于湿地,但在干旱年份则低于湿地.这与净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降水量等蒸散量主控因子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7.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淋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和淋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0 d.通过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对毒死蜱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对毒死蜱的淋溶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降水水量增大, 毒死蜱在土层中的最大淋溶深度也随之增加, 出现浓度最高峰的土层深度也越大,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相比,降水强度对毒死蜱的淋溶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28.
1961~2010年华中区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1961~2010年华中区域239个气象站点,选择通过均一化检验的233个站点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近50a华中区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华中区域年降水量无明显的增减趋势,20世纪60年代降水接近常年,90年代降水偏多,70~80年代、21世纪初降水偏少。降水纬向分布特征比较显著,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减少速率为3.4d/10a。1989年以后区域降水量增加明显,2006年以后降水减少,同时存在2a左右周期振荡;降水日数在1986年以后减少明显。春、秋季降水总体减少,减少速率分别为5.4、12.2mm/10a;夏、冬季降水总体增加,增加速率为15.9、6.3mm/10a。四季降水日数的变化速率分别为-1.4、0.2、-2.1、-0.1d/10a。  相似文献   
529.
鹰潭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降水地区各种气象因素变化密切相关。同时,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关系是水同位素应用的主要基础,对深入研究降水中水汽来源,地下水补给等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鹰潭地区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气象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关系及降水量,温度等气象因素对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61δ18O+18.34(n=72,R2=0.98),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δ18O+10)相比,鹰潭地区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偏大,这与凝结物在未饱和大气中降落时重同位素的蒸发富集作用有关,同时反映了该地区湿润多雨,降水过程中受二次蒸发影响较小的气候特点。该地区降水中δD (-113.3‰~7.5‰)、δ18O(-14.9‰~-0.9‰)和氘盈余(3.8‰~23.2‰)变化幅度很大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半年(4-9月)δD、δ18O与氘盈余均显著低于冬半年(10-3月)(P<0.01),反映出不同季节降水的水汽来源及蒸发条件的差异。对该地区降水同位素与降水量和温度相关性的分析表明,降水中δ18O 与降水量和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方程式分别为:y=-0.056x-4.7(R2=0.39,P<0.01)和y=-0.203x-2.99(R2=0.23,P<0.01),说明该地区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和反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530.
以秦皇岛市2001-2010年的噪声监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环境噪声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秦皇岛市环境噪声源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并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