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宋文哲  张昱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7):1513-1519
油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用聚合物驱油作业,产生的采出水中残留着阴离子型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废水中PAM和淀粉共存时PAM可发生碳链断裂和生物降解,然而以PAM作为唯一碳源的生物降解性还不清楚。利用好氧悬浮污泥和厌氧升流式反应器,分别处理PAM为唯一碳源的模拟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PAM浓度为200 mg·L~(-1)),结果表明,好氧反应器出水的PAM浓度和黏度均没有降低,同时运行84 d后污泥流失,造成系统崩溃。而厌氧反应器出水PAM浓度和黏度分别降为169.81 mg·L~(-1)和1.50 mPa·s,流场流分离耦合多维角度激光光散射分析发现PAM的分子质量从2.17×10~7Da降低到3.35×10~6Da,表明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降解,并发生碳链断裂。延长HRT从2~8 d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处理效果,出水分子质量进一步降低到1.60×10~6Da,同时黏度也从1.50 mPa·s降低到1.21 mPa·s。串联生物膜反应器也可以提高利用PAM作为唯一碳源的厌氧生物处理效果,在HRT为4 d条件下PAM的分子质量和黏度降低到1.87×10~6Da和1.26 mPa·s。  相似文献   
92.
93.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简称龙华矿业)是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龙华煤焦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原设计生产能力4.0 Mt/a,2018年11月,核增至8.0 Mt/a,固定员工890余人。龙华矿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化高效示范矿井为目标,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强化素质教育、过程管控、现场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94.
5月30日上午,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的重庆松藻矿务局同华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0人遇难,77人受伤。逆时光之河往上,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事故,陕西铜川陈家山矿难、河南郑州大平矿难、辽宁孙家湾矿难……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渭河水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渭河2011-2013年五个监测点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NH3-N、石油类、PH、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进行测定;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图解法对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以NH3-N、石油类和BOD5污染为主,高锰酸盐指数含量较低,PH较正常;(2)渭河陕西段自上游的眉县向下游的华县污染逐渐加重,以临潼、华县监测点污染最为严重;(3)从2011年到2013年,渭河陕西段水体污染程度较高,且以2013年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最严重2013年的华县是污染最轻的2012年的咸阳的15.77倍。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ICP-MS分析了13个采样断面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 > Zn > Cr > Cu > Ni > Pb > As > Cd;除Ni外的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各断面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11.4~7 043.7,其中23.1%的断面有极强生态风险,46.2%的断面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为轻微生态风险。Cd污染最为严重,对各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介于较强生态风险与极强生态风险之间,对RI的贡献平均为85.2%;其余7种重金属在所有断面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As、Cd、Cu和Zn主要为工业与农业来源;Cr和Ni主要为自然来源;Pb和Mn与城市污水和交通污染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97.
陕西分区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军  文毅  鲁权  邵辉成  聂大巍 《灾害学》2012,(4):98-102,113
在合理分区、收集整理陕西及邻近地区190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烈度衰减的椭圆模型,采用多元稳健线性回归方法,分区统计计算得到陕西陕南、关中和陕北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8.
基于ArcGIS的陕西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红 《灾害学》2008,23(1):37-42
以ArcGIS为工作平台,利用1:25万数字地形地质图,以小流域为单元,对陕西全省山洪灾害,包括溪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陕北风沙高原和黄土高原与陕南秦巴山地二个一级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灾害易发程度二级区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种级别18个区。  相似文献   
99.
陕西省地质灾害实例分析及其致灾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已发生的大量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别是对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指导实践,是当前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陕西省2000~2007年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初步系统地提出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致灾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0.
陕西未来15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人口、GDP及其随时间的增长等基础数据以及全国破坏性地震资料统计建立的易损性矩阵关系,在陕西及邻近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以0.1°×0.1°的网格单元对陕西省未来15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