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080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4 毫秒
901.
洹河综合整治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安阳市区主要地表水资源洹河的环境及生态综合整治工程进行评价,分析了其产生的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02.
李发娟 《青海环境》2010,20(4):165-168,172
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背景,针对北川河和湟水河下游水环境中度污染的状况,根据已有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选取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河段的主要污染控制因子,以一维水质模型为基础,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并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明确河段及园区水污染物排污控制量和削减量。  相似文献   
903.
通过对青海省河湟地区1961~2017年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发现:河湟地区年平均低温冷害次数随时间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生育前期干旱在河湟地区农牧业生产中较为突出;干旱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循化干旱日数最多,海晏干旱日数最少;雪灾发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1989年雪灾发生次数最多,湟中县为发生雪灾次数最多的地区;年暴...  相似文献   
904.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水库的甲烷源汇效应备受关注,然而观测时间的代表性不足以及缺乏对非良好天气状况的考虑制约了 CH4 排放的准确估计.本研究以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为研究对象,针对2019年夏季一场完整降雨径流事件在库湾中游断面开展跟踪连续监测,初步探讨了降雨以及来流过程对库湾甲烷浓度与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事件...  相似文献   
905.
海岸带是人地关系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带.浙江乐清湾海岸带地区在著名的"温州模式"的熏陶下,其城镇发展具有典型的乡村城市化的特征.本文选取乐清海沿岸的乐清市、玉环县和温岭的23个建制乡镇为研究范围,在阐述乐清湾海岸带地区乡村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从隐性机制和显性机制两方面探讨了研究区以市场推导为主动力的"自下而上"的乡村城市化发展机制.隐性机制,包括农村内部的推动力、城市的拉动力和农民主体观念的转变;显性机制,包括市场激励、政策环境、资金因素、政府作用和交通发展.最后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调控对策,即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培育优势城镇等.  相似文献   
906.
针对三峡工程蓄水和移民搬迁对库首地区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对移民安置前后三峡库首地区的秭归、兴山、巴东等县乡镇土地资源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选择典型乡镇移民户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了移民安置区移民户的经济收支情况及其对移民安置的满意度。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低海拔地区耕地淹没,农村可用耕地总量减少,人均耕地也有所减少,人地资源矛盾比较突出。移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其中劳务收入比例较大,农户家庭经济支出主要是以生活支出为主,移民搬迁对部分农民经济收入产生较大影响。移民搬迁以后,库区农村的居住环境、住宅条件、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均较移民前有明显改善,农户普遍比较满意。库首地区的移民政策落实较好,大部分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三峡工程表示支持和肯定。搬迁安置对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产生了影响,存在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增多,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对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07.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并与有机污染综台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关系较显著;③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透水面积率与相应河段的景观适宜性之间的关联性很大.  相似文献   
908.
大量的河湖水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受破坏,甚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也直接影响到了河湖水环境。现如今,国内约有80%的湖泊水体存在营养含量超标问题,水污染加重了经济损失,并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这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河湖生态系统在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的河湖管理与保护又面临较多问题,鉴于此,文章将简单阐述河湖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技术现状,在对河湖水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与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管理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09.
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5年4月至12月,对苏州河4个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优势种组成进行调查,并与1999年、2001年和2003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探讨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栖动物种数从2001年最多的14种降至2005年最少的8种;平均密度由1999年最高值34 445.1 m-2降至2001年最低值3 746.6 m-2,其后又上升至2005年的22 770.8 m-2;生物量由1999年最高值285.33 g.m-2降至2005年最低值31.78 g.m-2;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则由2001年最高值1.20降至2003年最低值0.49;P ielou均匀性指数由2001年的0.67降至2003年的0.40。赵屯、黄渡断面优势种从1999年、2001年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变为2003年、2005年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 eisteri),而北新泾、浙江路桥断面优势种未发生变化。根据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将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划分为2个阶段:1999年、2001年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较快,2003年、2005年恢复较缓。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