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160篇
综合类   784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01.
以筛选出的一株高效产絮凝剂荧光假单胞菌C-2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20.0g/L),氮源为黄豆饼粉(4.0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通气量为160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3.52%。最佳培养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用于多种实际废水的净化,其中对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52.67%~85.22%。  相似文献   
902.
6-2氟调醇在活性污泥中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6-2氟调醇(6-2 FTOH)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好氧降解规律,利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6-2FTOH在未经稀释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产物分布.结果表明,6-2 FTOH能被活性污泥快速吸附并发生降解,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为0.9d.降解产物包括6-2氟调酸(6-2 FTCA)、6-2不饱和氟调酸(6-2 FTUCA)、5-3氟调酸(5-3 FTCA)、5-2s氟调醇(5-2s FTOH)和全氟己酸(PFHxA).第28 d实验结束时,6-2 FTOH残留率为5.5%,6-2 FTCA和6-2 FTUCA的最终产率分别为0和1.2%.5-3FTCA、5-2s FTOH、PFHxA最终产率分别为23.4%、17.6%和1.3%.  相似文献   
903.
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发光菌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广泛用于防晒剂、塑料添加剂、香味剂等。随着紫外防晒产品的大量使用,其环境及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揭示二苯甲酮类污染物的毒性特征,选择了14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作为目标化合物,测试了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运用二维、三维定量构效相关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对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EC50值在17.67到243.82 mg·L-1范围内,其中2-羟基-4-甲氧基-5-磺酸基二苯甲酮的急性毒性最低,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的毒性最高。羟基取代的二苯甲酮化合物的急性毒性随着分子中羟基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具有相同羟基数量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羟基位于苯环4-位时毒性最高,3-位时次之,2-位时毒性最低。QSAR结果表明,运用静电场、氢键受体场和氢键供体场能很好解释这类化合物的毒性特征,若在苯环4-位引入带正电荷的官能团、在苯环2-,4-位引入氢键受体,都将导致毒性升高。上述研究结果将为科学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04.
以斑马鱼体内卵黄蛋白原(Vtg)作为雌激素污染物的生物标志物,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2,4。DDT对成年斑马鱼生长、发育、繁殖以及体内Vt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环境中p(2,4。DDT)为2和10μg·L-1时,斑马鱼产卵量和受精率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当水环境中P(2,4。DDT)为0.2、2和10μg·L-1时,斑马鱼肝脏指数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10μg·L。2,4。DDT处理组雄性斑马鱼体内Vtg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P〈0.05),而0.2、2和10μg·L~2,4。DDT处理组雌性斑马鱼体内Vtg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P〈0.05),且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SDS—PAGE检测及免疫印迹分析均显示雄鱼血液内出现Vtg特异条带,表明2,4。DDT对斑马鱼具有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905.
以石英纤维滤筒采样,采用硝酸一氢氟酸消解体系,建立了电感槌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废气中铅分析方法。研究了仪器工作条件、方法的干扰和消除因素,探讨了空白实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选定的最优条件下。铅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10m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8%;加标回收率为97.8%~104%。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本方法准确可靠,检测限更低,灵敏度更高,线性范围更宽,可用于废气中铅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06.
水样总氮测定空白值偏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测定地表水中的总氮时,空白试验的吸光值常偏高。经对加热消解时间、试验用水水质、试剂添加顺序、储存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并对操作步骤影响吸光度空白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7.
城郊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滇池流域城郊非点源污染状况,从污染物来源和特点出发,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城市非点源污染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详细分类和系统归纳,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滇池流域城郊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表明,目前城郊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污染控制管理相对落后,两种非点源污染同时存在,建议重视该类地区的污染治理,加强污染监督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908.
为了研究用于含汞离子废水处理的新型高效材料,研究了纳米γ-Fe2O3对汞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pH值(3、8和12)、温度(288 K、298 K、308 K、318 K)和离子强度(Ca2+,0.001 mol/L、0.01 mol/L、0.1 mol/L)对该吸附的影响。使用吸附动力学方程(拉格朗日准一级、准二级)和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分别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并讨论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值为3、8、12时,纳米γ-Fe2O3对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7~0.999);288 K、298 K、308 K、318 K时,纳米γ-Fe2O3对汞离子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2=0.970~0.995),并且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加;在不同pH值下,纳米γ-Fe2O3对汞离子的吸附等温式可使用Langmuir模式(R2=0.983~0.996)进行表征,随p H值降低,吸附量减少,中性环境有利于吸附;在不同Ca2+浓度下,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式拟合(R2=0.990~0.996)。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式推算出最大吸附量随Ca2+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09.
The debate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science–practice interface suggests a diversity of opinions on how to link science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conservation. Understanding this diversity is key to addressing unequal power relations, avoiding the consideration of only dominant views, and identifying strategies to link science and practice. In turn, linking science and practice should promote conservation decisions that are socially robust and scientifically informed. To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viewpoints of scientists and decision makers on how the science–practice interface should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conservation decisions, we interviewed Brazilian scientists (ecologists and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n = 11) and decision makers (n = 11). We used Q methodology and asked participants to rank their agreement with 48 statements on how the science–practice interface should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conservation decisions. We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identify shared viewpoints. The predominant viewpoint, shared by scientists and decision mak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valu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strategic knowledge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second viewpoint, held mostly by decision makers, was distinguished by assigning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ce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calling for problem-relevant research. The third viewpoint, shared only by scientists,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unwillingness to collaborate and a perception of scientists as producers of knowledge that may help decision makers. Most participants agreed organizations should promote collaboration and that actors and knowledge from both science and practice are relevant. Disagreements concerned specific roles assigned to actors, willingness to collaborate, and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considered effective to link science and practi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ere is ample room for collaborations and that impediments lie mainly in existing organizations and form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rather than in negative attitudes between scientists and decision makers.  相似文献   
910.
康恩胜  王文才  庞文娟 《安全》2020,(2):83-87,93
为了研究受限空间作业过程的事故特性和致因机理,指导人员有效辨识受限空间作业风险,采取正确的应急救援措施。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的典型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事故进行了统计,并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对事故致因进行了分析,改变了传统事故原因的分类方法。将事故致因从一次性行为、习惯性行为、运行行为和指导行为4个方面进行划分,将安全管理体系划分为事故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伤害主要来源于气体中毒或窒息,盲目施救是导致受限空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提出从个人行为控制和组织行为控制两个层面的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防控措施,对有效预防受限空间作业和救援事故,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