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50年来的中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资料,对我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4—1996年期间,全国铁路年均发生3.8次滑坡崩塌灾害,1956、1964、1971、1981和1991年是铁路滑坡崩塌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占总数的44%,夏季的灾害次数占总数的75%左右。从铁路滑坡崩塌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和华北山区,发生滑坡崩塌灾害最多的线路是宝成线,其次是襄渝线和成昆线。还对我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类型、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铁路行业防御滑坡崩塌灾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2.
脱硫系统作为电厂的主要环保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电厂的环保指标完成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田集电厂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在长达6年的商业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吸收塔喷淋梁冲损,浆液循环泵入口滤网导致吸收塔搅拌器故障停运、烟道积灰坍塌、脱水系统石膏含水量高、石膏输送皮带磨损严重及废水系统达不到额定出力,氧化箱频繁溢流等影响脱硫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不断地摸索分析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改造,逐步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3.
南京市地面塌陷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面塌陷已成为南京市主要的地质灾害问题,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发生破坏机理等方面,论述南京市发育的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工程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等。总结发现南京市工程地面塌陷发生率逐年上升,危害范围呈现由郊区向城市中心扩展的趋势;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地下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人工加载和扰动等是诱发地面塌陷主要的因素。基于南京地面塌陷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4.
地下水是影响崩岗发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地温场异常可以反映反推地下水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浅层地温法反演流动地下水脉分布的原理,分析并探讨了粤东五华典型崩岗侵蚀区的地下水分布、流向及与崩岗分布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脉复杂多变的区域,其崩岗侵蚀程度也越严重。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3点:(1)较活跃和集中分布的崩岗侵蚀群常具有更多的浅层地温冷点;(2)零散分布的单个崩岗体,其水脉形态常呈不连续性,且总体流动方向较均一,与崩岗前进方向相反;(3)在崩岗群中,地下水脉则呈树枝状或网状展布。应用浅层地温法间接探讨崩岗侵蚀与地下水分布关系,是研究崩岗侵蚀过程与机理的新手段,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Insights into declines in ecosystem resilience and their causes and effects can inform preemptive action to avoid ecosystem collapse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Empirical studies of ecosystem collapse are rare and hampered by ecosystem complexity, nonlinear and lagged responses, and interactions across scales. We investigated how an anthropogenic stressor could diminish ecosystem resilience to a recurring perturbation by altering a critical ecosystem driver. We studied groundwater-dependent, peat-accumulating, fire-prone wetlands known as upland swamps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We hypothesized that underground mining (stressor) reduces resilience of these wetlands to landscape fires (perturbation) by diminishing groundwater, a key ecosystem driver. We monitored soil moisture as an indicator of ecosystem resilience during and after underground mining. After landscape fire, we compared responses of multiple state variables representing ecosystem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swamps within the mining footprint with unmined reference swamps. Soil moisture declined without recovery in swamps with mine subsidence (i.e., undermined), but was maintained in reference swamps over 8 years (effect size 1.8). Relative to burned reference swamps, burned undermined swamps showed greater loss of peat via substrate combustion; reduced cover, height, and biomass of regenerating vegetation; reduced postfire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altere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increased mortality rates of woody plants; reduced postfire seedling recruitment; and extirpation of a hydrophilic animal. Undermined swamps therefore showed strong symptoms of postfire ecosystem collapse, whereas reference swamps regenerated vigorously. We found that an anthropogenic stressor diminished the resilience of an ecosystem to recurring perturbations, predisposing it to collapse. Avoidance of ecosystem collapse hinges on early diagnosis of mechanisms and preventative risk reduction. It may be possible to delay or ameliorate symptoms of collapse or to restore resilience, but the latter appears unlikely in our study system due to fundamental alteration of a critical ecosystem driver. Efectos de las interacciones entre los estresantes antropogénicos y las perturbaciones recurrentes sobre la resiliencia y el colapso de los ecosistemas  相似文献   
76.
孙世梅 《安全》2020,(5):1-6,I0003
为预防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选取2000-2016年间的31起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案例,运用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依据,对31起事故中的不安全动作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事故等级为较大事故。一线作业人员因安全知识不足“不知道是否应该设置剪刀撑”引发不安全动作“剪刀撑数量不足或未设置剪刀撑”的发生率为71.43%,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杆件距离过大给施工带来的危险”引发不安全动作“立杆间距和横杆步距过大”的发生率为78.57%;管理人员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按规定进行安全交底的重要性”引发不安全动作“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发生率为78.57%,因不佳安全习惯“按照以前的方案习惯施工”引发不安全动作“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发生率为83.33%。因此,减少不安全动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一线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的管理,企业在制定对策措施时,应从加强一线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入手,预防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进而有效预防事故。  相似文献   
77.
为了降低和控制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深基坑坍塌事故,以重庆市某地铁站深基坑开挖为例,进行了深基坑开挖风险评估。建立了深基坑坍塌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树模型,再通过事故树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转化为层次分析法中的判别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及排序,对深基坑坍塌事故的致灾因素进行了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施工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方案不合理、勘察资料有误等事件为主要致灾因素。在地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动态监测及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勘察设计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改进后的模型可为企业施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8.
基于约束熵的复杂系统重要节点崩溃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复杂系统崩溃,提出一种基于约束熵的复杂系统重要节点崩溃控制方法。通过概述现有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建立分析复杂系统安全事故致因的"认知-约束"模型。针对复杂系统节点众多,关联复杂的本质,指出为预防安全事故,必须在强化安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对重要节点进行约束控制。在提取节点重要度评估参数后,设计一种改进的复杂系统节点重要度评估算法。最后,引入约束熵概念,构建抑制复杂系统重要节点崩溃的约束熵度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量化的用于控制复杂系统崩溃的手段;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是将适量的约束熵"引入"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79.
为了分析页岩的层理和水化损伤对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开展室内岩石三轴力学试验测试页岩原始状态和钻井液作用不同时间的力学特性;然后基于孔隙弹性理论和岩石弱面强度理论,综合考虑层理产状和水化损伤对页岩强度的影响,建立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层理产状和水化损伤对井壁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都会导致坍塌压力升高,加剧井壁的不稳定性。综合考虑页岩的层理和水化损伤两个因素分析地层井壁稳定性,对优化不同时段钻井液性能,调整钻井液密度,保证钻井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为了建立适用于工程上运用的尾矿坝漫顶逐渐溃坝的尾砂出流计算模型,利用细颗粒泥沙的悬移质运动形式,及含沙浑水的流态变化,建立了理论泄流模型。同时,根据溃坝过程的不同时期,给出了适宜的溃坝水流的流量计算公式、尾砂颗粒的沉速计算方法、挟沙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浑水容重的计算式。该计算模型有助于渐溃泄沙量的预测,是尾矿坝漫顶逐渐溃坝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