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56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95篇
综合类   659篇
基础理论   4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5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2015—2020年成渝地区各城市PM2.5浓度(国控点监测数据)下降显著,但重庆市、川东北城市群及川南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且存在一定的传输影响关系.以重庆市为例,使用HYSPLIT模型计算了2015—2020年秋冬季PM2.5污染期间气流后向轨迹,利用轨迹聚类和潜在源贡献算法,分析了不同年份的PM2.5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PM2.5污染主要受西偏南方向(约占58%,长距离为主)、北偏西方向(约占26%,中距离为主)和南略偏西方向(约占16%,短距离为主)传输影响;川东北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对重庆市PM2.5污染传输贡献较为显著,6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和15%;不同年份的污染传输贡献差异明显,2015—2017年以川南城市群污染传输为主(平均贡献24%),2018—2020年以川东北城市群污染传输为主(平均贡献37%),川渝以外污染传输影响逐年减弱(平均贡献由33%降至5%).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重庆市与周边川东北城市群及川南...  相似文献   
772.
为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系统遭遇危险事件前预防方案的选优,在集对分析和空间故障树基础上提出比选方法。首先,论述集对分析与空间故障树理论结合的可行性;其次,研究系统故障预防的多因素多方案比选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停运方案没有因素分量系数影响,其损失是停运带来的经济损失;无措施方案的系统常分量系数最小,因素分量系数最大;采取措施方案中,当常分量系数相差不大时,因素分量系数积最小者为最优方案。使用赵森烽-克勤概率表示危险事件的发生特征是可行的;常分量系数代表方案对系统故障预防效用的可靠性,因素分量系数代表该可靠性的稳定性;结合常分量系数和因素分量系数即可确定最优方案。该方法适合于故障发生对因素变化敏感的系统。  相似文献   
773.
四川凉山州普格县"6·20"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四川凉山州普格县"6·20"泥石流灾害应急调查的初步成果。通过对泥石流成因和动力过程的初步分析,以及泥石流灾情的现场评估,提出了对这类低频率大规模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和我国现行救灾防灾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74.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模式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汶川地震灾区的典型的代表性泥石流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形成地形地貌、降水和土源条件特征,概括分析了汶川地震泥石流形成的5种模式,即:(1)沟床启动型;(2)坡面崩滑转化型;(3)震裂表土侵蚀启动型;(4)滑坡表面土体液化型和(5)松散坡积物冲切沟启动型。分析了这些形成模式的启动机理。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包括土力类和水力类。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细颗粒含量,尤其是粘土颗粒含量;此外低密度干燥度较高的土体在降雨作用下易湿陷,体积收缩,从而有利于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升高,而有利土体强度的降低,导致泥石流的启动。所以地震灾区的泥石流集中分布于干旱河谷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存在且以花岗岩风化壳和碎屑岩及其变质岩为主的地区,降雨量特征与国内外众多泥石流的降雨特征可以比较,其模式多样。  相似文献   
775.
海河流域近500年大旱大涝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选择记录年代较长、系统性较好、分布均匀的十八个站作为海河流域的代表站,分别统计了近500年及每世纪、各年代大旱大涝的出现频数,探讨了它的时空分布特征。还根据天文、气候背景制作了1995~2010年旱涝趋势预测。研究表明,1995~2010年海河流域大致处于太阳活动23周的黑子低值位相和第24周的高值位相之间,同时又处在太阳黑子世纪周期的下降段。从全国旱涝型指数和北京地区旱涝等级变化曲线看,目前海河流域正处于持续下降期,未来将进入湿润多雨阶段  相似文献   
776.
论灾害“预防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现代灾害管理和系统工程的观点,论述了灾害预防文化的基础背景以及在我国建设灾害预防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777.
地质灾害优势面分析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势面理论是地质灾害研究的一个新的模式。它认为地质灾害受控于三个系统,优势断裂对地质灾害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起着控制作用。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优势面分析的主要观点:(1)优势面分析基本思路;(2)评价地质灾害的专家判断、机制分析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论;(3)优势面减灾防灾主要原理。  相似文献   
778.
关于全国推广洪水风险图的认识与设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水灾损失也在急剧增长。洪水风险区域内人口资产密度提高,而经济发展中缺乏水患意识,减灾措施不足,以及总体上防洪保护标准偏低等,是水灾损失剧增的重要原因。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在全国推广洪水风险图。世界各国防洪形势国情不同,洪水风险图的绘制目的与风险图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也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基本国情的分析和中外风险图绘制目的与必备内容的比较,探讨适合于我国推广的洪水风险图形式。  相似文献   
779.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情比较模型探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作者参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比较的模型,应用该模型,在计算出关联度后,很容易得到灾害分级和灾情比较的结果。此外,该模型对分级 指标项数没有限制,故有很强的灵活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0.
针对彭州市西河水库污染现状及污染来源特征,为有效限制和处理入库径流污染物,结合库区自然条件,集成了"生态护坡—岸边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综合防控技术,并设计建设了示范工程。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经示范工程处理过的径流来水,除总氮以外,其他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其中,来水总氮平均超标63%,出水总氮平均超标24%,工程平均削减总氮23.93%。"生态护坡—岸边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综合防控技术及示范工程在西河水库径流污染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为类似水源污染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