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Turbulent velocity profile in fully-developed open channel flow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etermination of velocity profile in turbulent narrow open channels is a difficult task due to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e anisotropic turbulence that involve the Prandtl’s second type of secondary flow occurring in the cross section. With these currents the maximum velocity appears below the free surface that is called dip phenomenon. The well-known logarithmic law describes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inner region of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but it is not adapted to define the velocity profile in the outer region of narrow channels. This paper relies on an analysis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yields a new formulation of the vertical velocity profile in the center region of steady,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flows in open channels. This formulation is able to predict time averaged primary velocity in the outer region of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or both narrow and wide open channels. The proposed law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aspect ratio and involves a parameter CA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aximum velocity (ξdip). ξdip may be derived, either from measurements or from an empirical equation given in this paper. A wide range of longitudinal velocity profile data for narrow open channels has been used for validating the model.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computed velocities is rather good, despite the simplification used.  相似文献   
42.
着重结合生态学中“生态位“这一概念通过理论分析阐述出生态位重叠使大学毕业生失去竞争优势,实然生态位与应然生态位的差距造成了“回炉“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43.
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火灾分区现象与初期模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地下狭长与组合受限空间油料介质火灾分区现象、初期火灾主要模式模拟实验研究结果与讨论;地下组合受限空间火灾呈现出特殊的分区现象。一般可分为燃烧区、新鲜空气补充区、烟气流区、过渡区和火焰后面的“惰化区”五区。有上下两层的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可分为燃烧区、烟气流区、新鲜空气补充区和“惰化区”4区。地下受限空间(包括组合受限空间、容积式受限空间和狭长受限空间)密闭条件下火灾初期模式主要有:爆炸、爆炸减弱、爆炸增强、燃烧、爆燃向爆轰发展。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下部与下部狭长受限空间分别全开口条件下着火后火灾主要模式为爆炸、燃烧、爆炸后持续燃烧、爆炸后短时燃烧、爆炸后发展为出口外爆炸;爆炸又可分为爆炸强度逐步加强、爆炸由爆燃发展为爆轰、爆炸强度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44.
舰船冲击试验为破坏性试验。由于冲击的持续时间短并且能量释放剧烈,在测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信号丢失、过载或零漂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对冲击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零漂现象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高测量信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报道1994-04-07—1994-04-08河西走廊形成浮尘暴·黄沙天气过程、气象观测和大气总悬浮微粒(TSP)测定结果,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浮尘暴·黄沙天气的气象及大气气溶胶特点。嘉峪关和酒泉一带是这次黄沙的中心;酒泉等地的TSP浓度高达38.00mg/m3,室内TSP浓度高达8.63mg/m3,自然降尘浓度达296.22t/(km2·月);黄沙云高约2000—3000m;主要组成元素St、Al、Ca、Fe、Mg、Mn和Ti等含量上升;黄沙沿嘉峪关、酒泉、金昌、兰州和北京渐次减少;1994-04-11的2:00在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哈布(Haboob)现象。建议今后对尘暴·黄沙的研究还应测定黄沙气溶胶浓度、粒度分布和不同粒度微粒的化学组成,测定雨土、降水、降尘和气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
不同高程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在广东省南海市不高程气溶胶及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研究认为,气 溶胶及气溶胶中的PAHs来源于地表主干道机动车的排放,优控多环芳烃总量在3次连续 采样中可能由于空气流动状态的差异产生产3种不同的组合类型。研究中发现部分PAHs的分布出现异常,即采样位置高的样品PAHs中轻质量、低环数的多环芳烃含量的高于采 样位置低的无序现象。  相似文献   
47.
通过燃烧的香所产生的烟气驱动小白鼠在恐慌条件下逃生,研究了群集效应下出口位置对恐慌疏散效率的影响。试验采用90只雌性小白鼠。出口宽2 cm,设置位于中间、靠近边界一侧、距离边界一侧2 cm、距离边界一侧10 cm和距离边界一侧20 cm 5种工况。每种工况试验前,首先对小白鼠进行逃生训练,使其熟悉出口位置。然后对每种工况进行若干次试验,分别记录每只小白鼠通过出口的时间。结果表明,出口位置对恐慌条件下的疏散效率有明显影响,边界出口效率明显高于中间出口,最优的出口位置是距离边界一侧2 cm处。  相似文献   
48.
运用SPSS、EXCEL软件,采用亲景度、市场机会指数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西部主要旅游城市———西安、成都、昆明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发现西安和昆明的市场占有率呈M推移,内部市场占有率X=35%对称;以人文景观为主的西安其强亲景国为欧美的英、法、德、美,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昆明其强亲景国为东南亚的新、马、泰,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重的成都其强亲景国为泰国。针对这一规律,得出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49.
事故与灾害预兆现象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事故与灾害预兆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领域和自然界中,由于人们忽视其作用,导致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故或灾害的发生。研究指出:事故与灾害预兆是一种平衡力受到了破坏,在其平衡系统或整体物体中受到破坏或失衡,其能量向外释放或力失衡时所展现出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通过仪器、经验和观察就能及时捕捉种种异常或不正常现象,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预防,就能将事故或灾害消除在未发生前或将损失降减到最低限度;同时总结提出煤矿一般透水事故的预兆理论和预兆现象。笔者认为,研究事故与灾害预兆的现象和应用,是防止和减少事故或灾害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应该引起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50.
2020年2—3月,位于福建沿海地区中部的莆田市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倒挂"现象,小时值"倒挂"率为19.86%,日均值"倒挂"率为16.67%。在高相对湿度和低风速气象条件下,颗粒物会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倒挂"过程中常伴随着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SO_2、NO_2和CO)质量浓度的增加。因此,于2020年2月16日—3月26日开展了颗粒物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比对,并结合气象参数、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以及PM_(10)和PM_(2.5)中水溶性离子和液态水的含量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莆田市颗粒物质量浓度"倒挂"的主要成因。研究表明,PM_(10)和PM_(2.5)自动监测仪器检测原理的差异是导致颗粒物质量浓度"倒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气象条件(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等)、颗粒物质量浓度、颗粒物中主要吸湿组分(NO_3~-、SO_4~(2-)和NH_4~+)和液态水的含量也是颗粒物质量浓度"倒挂"的主要影响因素。莆田市2020年2—3月出现高频率"倒挂"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该问题需要同时考虑监测仪器检测原理、气象参数、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吸湿组分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