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787篇
安全科学   35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1609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203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利用2012年在仁寿县采集的555个表层土样(0~20cm),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县域尺度表层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量化主要影响因素对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在4.02~8.14之间,平均为6.80,总体上以中性和碱性土壤为主;变异系数为14.48%,属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是显著影响土壤pH值的主要因素。其中,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能独立解释76.2%和4.8%的土壤pH值空间变异。土壤类型的解释能力与分类级别有关,土类、亚类和土属可分别独立解释41.3%、57.3%和83.7%的土壤pH值空间变异,因而能反映成土过程和母质特性的土属是研究区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川中丘陵县域尺度土壤pH空间变异分析及区域生态环境管理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72.
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障碍因素及思路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中障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破解障碍因素的具体思路建议。在对行政区划、产业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环京津贫困带及环境属地管理模式六大障碍因素分析基础上,认为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要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统筹规划,确立以市场为纽带的新型合作关系,实现区域内各方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此为理念,提出破解河北生态环境建设与京津协同发展障碍因素的几点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273.
以青海湖野生菌株Halomonas ventosae QHL5为材料,初步探讨了多种因素对胞内相容溶质四氢嘧啶(Ectoine)合成的影响.通过设置OSM培养基(Oesterhelt-Stoeckenius medium)的不同单因素诱导条件(Na+、K+、Mg2+、p H和温度等),培养QHL5菌株,并采用80%乙醇抽提QHL5胞内四氢嘧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结果表明,QHL5胞内四氢嘧啶积聚的最佳单因素培养条件为Na+浓度为1.5 mol·L-1,K+浓度为0.75 mol·L-1,Mg2+浓度为0.2 mol·L-1,p H 8.0和35℃.在优化条件下,QHL5积聚的四氢嘧啶最大浓度为379.6±8.26 mg·L-1,达到167.1±3.64 mg·g-1细胞干重.QHL5胞内的四氢嘧啶合成受到Na+的渗透刺激作用,生物量却受到高浓度Na+的抑制,低浓度Mg2+(0.1—0.6 mol·L-1)和中浓度的K+(0.5—1.2 mol·L-1)对四氢嘧啶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渗透刺激作用.与已报道的四氢嘧啶合成菌株相比,QHL5能合成单一的、高浓度的四氢嘧啶,具备潜在的商业制备和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74.
空气污染程度与就诊率、呼吸道发病率及死亡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兰州市在上世纪末曾被喻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它的大气污染程度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利用2013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5个监测点(涵盖了4区1县)大气细粒子PM10及PM2.5的监测数据,针对全年的日均PM2.5与PM10质量浓度并结合了同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冬季为兰州大气中两种颗粒物的污染的高峰期(春季峰值为3月份,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309和103μg· m-3,超标倍数为1.062与0.436;冬季峰值为11月份,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203和85μg· m-3,超标倍数为0.353与0.7),夏秋季为低谷(波谷为9月份,PM10及PM2.5的月均值为96和39μg· m-3,均低于国家标准)。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均在0.4与0.5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大气污染较轻。当温度在-3~0℃之间时,大气中PM2.5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较剧烈。露点温度高于-3.15时,使得PM10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当日均露点温度高于1.85时,PM2.5的质量浓度随着露点温度的增大而降低,说明湿沉降对着两种粒子的清除作用明显。降水对大气中的两种颗粒物均呈现清除作用,但是在降水后PM10质量浓度迅速回升,但PM2.5质量浓度却变化不大。风向偏西时,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浓度增加。风速的增加对PM2.5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由于兰州市的地貌特征,使得大气中PM10的质量浓度增加。上述结果为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监测与治理及大气污染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5.
Accidents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involve several interacting factors, including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HOFs). A long-standing obstacle to HOFs analysis is lack of data. Accident reports are an essential data source to learn from the past and contain HOFs-related data, but they are usually unstructured text in a not standardized format. Some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extraction of information automatically from accident reports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techniques. However, they were not dedicated to HOFs. Risk communication is considered an essential pillar in safety and risk science.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HOFs-focused risk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NLP techniques that can support risk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automatically extracts the target groups oriented “Who, When, Where, Why” (4Ws) information from accident reports.This framework wa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eMARS datab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4Ws” skeleton of narratives has appreciated performance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holistic information analysis. The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interfaces are designed to display the features of HOFs-related accidents, which can better be communicated to the sharp-end operators and decision-makers.  相似文献   
276.
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为研究区,以2009年、2014年、2019年为研究时点,以2009—2019年为研究时段,按照思想缘起、理论基础、实证演绎、提升路径的研究思路,建立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测度的指标体系,分析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9年,重庆西部片区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水平不断上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子系统韧性在时间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差异明显:自然系统韧性与人类系统韧性分别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和“东西部向中部递减”的空间格局;居住系统韧性与支撑系统韧性则分别呈现出由“低值点缀分布”逐渐过渡到较为均衡和“普遍均衡、高低值点缀”的空间格局;社会系统韧性表现为“西部增强、东部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借助障碍度模型对重庆西部片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及不同区县面临的主导障碍进行诊断,根据结果将重庆西部片区划分为单一主导障碍型、双重障碍型与三层障碍型三种类型,据此设计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差异化路径,以期打破重庆西部片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多重制约。  相似文献   
277.
李佳慧  黄麟  曹巍  吴丹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8):1946-1960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承担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使命,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及生态产品价值化是当前面临的极大难点,生态资产损益核算为量化区域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浙江省嵊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典型县域,基于栅格尺度评估了近20年生态资产存量与流量时空动态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结合人类活动类型监测分析了生态资产损益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由于森林生态资产质量降低及面积减少,嵊州市近60%区域的生态资产存量呈减少趋势,而生态资产流量总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增益10%以上。相对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嵊州市生态资产损益平均贡献度更大,为17%。县域城镇化导致粮食供给轻微减损,70%以上乡镇生态资产增益,特别是石璜镇生态保护成效较突出。  相似文献   
278.
张崇淼  赵倩  王真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7):3434-3442
为探究病毒在厌氧水环境中的存活特性,以噬菌体MS2为模式病毒,采用双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MS2的定量检测,研究温度、pH值、悬浮颗粒物、乙酸等理化条件对噬菌体MS2的影响,分析其衰减动力学特征,并通过测定Zeta电位和噬菌斑直径考察噬菌体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聚集状况.结果表明,在厌氧水环境中,噬菌体MS2的衰减符合一阶指数衰减模型.在众多研究因素中,温度是影响噬菌体MS2存活的最主要因素.噬菌体MS2在4,17,25和35℃时的T90分别为20.36,6.14,5.15和0.46d.35℃条件下12h后噬菌体失活率高达2.44lg,而4℃条件下7d后噬菌体失活率仅有0.78lg.增加乙酸浓度能明显提高噬菌体MS2的衰减速率.低pH值和悬浮颗粒物条件会促进噬菌体的团聚,使噬菌体颗粒Zeta电位降低,水力学直径增大,但悬浮颗粒物浓度过高会影响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噬菌体的团聚也增加了噬菌斑的直径,pH=6和20mg/L的悬浮颗粒物条件下,直径1.0mm以上的大噬菌斑数量占比分别达到了45.61%和57.74%.明确厌氧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对噬菌体MS2的影响,可为水环境病毒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9.
为研究高岭石对NH4+吸附的微观情况,通过Material Studio软件对高岭石单胞进行收敛性测试后构建了4×2×1不同水化程度高岭石模型,采用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方法对模型晶胞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交换关联泛函GGA-PW91,K点4×3×2,截断能600eV条件下,得到了高岭石稳定结构模型(误差<2%);高岭石对NH4+的吸附受温度影响明显,随温度升高,吸附量逐渐减少,与吸附实验结果一致;动力学结果显示吸附类型主要为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库仑力.  相似文献   
280.
利用SPOT VEGETATION数据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FVC)的空间异质性,围绕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基于因子回归与交互作用联合探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2)总体上FVC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表现为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因素;(3)降水是影响三江源地区FVC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力达0.777;(4)因子交互发现:驱动解释系统呈现双因子增强,说明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不存在独立起作用的因子,年降水量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最强;(5)降水梯度影响了三江源地区FVC空间异质性的解释程度.随着降水增加,因子解释力趋稳,在降水量较多的三江源东部地区,FVC趋向于更易受高程和气温的影响;(6)数据结果亦验证了因子独立的全局最优筛选仅仅是模拟因变量特征的最优函数,其解释效果与因变量的驱动解释不能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