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以西部地区代表性的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流的方法分析城市群内5个主要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计算并找出不同城市的基础部门和城市流强度,得出结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差异,有着较好的错位发展空间;在具体产业表现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而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成都的城市流倾向度值表明了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次位城市绵阳面临自身内向性发展不足的问题;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分化明显,城市化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并提出加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部联系的简要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52.
阮晨  汪小琦  胡林  黄庆 《四川环境》2008,27(1):46-51
本文讨论了大气环境箱式模型的两种表达方式在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中的适用性,并采用箱式模型计算成都平原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通过对不同假设条件的用地布局方案的大气环境容量计算和比较,对规划方案确定的南北轴线主要城市空间发展提出了限制性条件,使规划方案符合大气环境容量的要求,以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3.
文章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地区缓流河道中的水质变化对河道水流速度与来水水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速<0.5m/h时,河道中的各种污染物主要以沉积过程为主。当流速在0.5~1.5m/h时,水体最易受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影响,容易引起局部水质的恶化。当流速>1.5m/h时,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河道中的有机物的降解,但促进了底泥磷的释放,并会导致下游河道营养盐的升高。所以在河道改造、城市生态河网建设与管理中,应从区域河网整体着手,也应注意缓流河道中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4.
在曲线曲面的设计中,经常遇到特殊形状的设计,如直线中插入尖点和直线段,曲面中插入棱线和直纹面,这些简单重型值点方法来实现,但若在曲面中夹尖点,平面片和棱角仍存在较大困难,而这些特殊形状在曲面设计中又经常用到,本文通过巧妙地构造型值点阵,得到了夹平面片,尖点和棱角的3次B样条曲面的构造原理与方法.图8,参6.  相似文献   
55.
在黄河三角洲耿井水库周围布设不同边界条件的地下水监测井和土壤监测点,进行为期1年的定点采样和化验,对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的监测分析表明,减轻平原水库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关键是修建防渗与截渗辅助工程,以避免周边土地的盐渍化.  相似文献   
56.
城镇化是人类改变地表最深刻、最剧烈的过程之一,针对平原区城镇化引起的洪涝加剧问题,以浙东沿海奉化江流域中下游平原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资料获取1990~2010年间下垫面特征信息,从土地利用类型、河网水系和地面高程3个方面,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平原河网地区下垫面特征变化及其对区域洪涝调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区城镇化对下垫面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城镇不透水面的增加,径流系数的增大,同时城镇扩张过程中农田和水系转化为城镇用地,而后者具有相对较高的防洪标准,使得新建城区地面高程明显增大,河网调蓄能力亦呈不断减少趋势。洪涝模拟显示以上下垫面变化导致区域可调蓄洪涝的空间逐渐减少,洪涝风险程度加大,并呈现向相对低洼地带转移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57.
单振东  刘顿  骆汉  刘建伟  张丽梅  魏宇航 《环境科学》2023,44(11):6215-6225
承德接坝区位于农牧过渡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评价指标,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潜在NPP和MODIS NPP遥感影像获取实际NPP数据,利用潜在NPP与实际NPP间的差值衡量人类活动作用下NPP的大小,运用Slope趋势和变异系数法分析实际NPP、潜在NPP和人类活动作用下NPP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分布,并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实际NPP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间的相关性,最终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在NPP自西北向东南递增,其变化趋势和稳定性均为自西向东递增.实际NPP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呈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比分别是99.87%和91.66%.该区域99.85%的植被得到改善且变化稳定,主要是由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99.71%),而植被退化完全是由人为因素所导致(0.15%).  相似文献   
58.
平原河网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入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滆运河流域前黄镇和雪堰镇为研究区,设计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39个行政村中85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染情况。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到了厕所使用类型的比例、化粪池中上清液和固体残渣的去向以及生活垃圾处置等信息。在对农村生活污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估算出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入河系数为:CODCr,6.6%~13.3%;TN,18.1%~18.6%;TP,8.2%~12.5%。  相似文献   
59.
随着上海浦东开放和三峡工程上马,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的农业生产地位更趋重要。由于全区垦殖率较高。后备耕地较少,农业自然资源外延挖潜只能依赖养殖水域开发和湖洲资源利用;在耕地规模扩大潜力有限的情况下,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发展冬季农业与旱作农业、增加复种,已是商品基地生产内涵挖潜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初步框算了区域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潜力及潜在人口支持能力。指出政策落实,科技进步,资金保证,环境改善,是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挖潜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60.
The Indo-Gangetic plain (IGP; including regions of Pakistan, India, Nepal, and Bangladesh) is generally characterised by fertile soils, favourable climate and an abundant supply of water. Nevertheless, the challenge of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in the IGP in line with demand grows ever greater; any perturbation in agriculture will considerably affect the food systems of the region and in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resource-poor population. Increasing regional production is already complicated by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or land resources by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by the deterioration of agri-environments and water resource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GEC), especially changes in climate mean values and variability, will further complicate the agricultural situation and will therefore, have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food systems of the reg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region's food systems to GEC need to b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echnical and policy options, and developed in recognition of the concurrent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stresses. Adaptation options need to be assessed with regard to their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icacy, but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s of food systems with GEC is needed to be able to do this with confid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information needs relating t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olicy support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planning for increasing the robustness of IGP food systems to GEC. Further information is needed to develop a range of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augmenting production and its sustainability, increasing income from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diversification from rice–wheat systems, improving land use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stigating more flexible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