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7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8 毫秒
821.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再一次提醒国内外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注重发挥科学技术和国际合作在灾害防治和抗灾救助中的巨大作用。从当前国际减灾救援所面临的挑战出发,通过总结中国减灾国际合作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以及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减灾国际合作所发挥的作用,论述了在中国加强国际减灾合作的必要性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期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和科学总结抗震救灾经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2.
近似Rayleigh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综合管廊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线基础设施,目前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属于浅埋地下结构,故地震波中的面波、尤其是Rayleigh波可能会成为地下综合管廊破坏的控制因素。本文根据简谐Rayleigh波的特点,提出了近似Rayleigh地震波的概念,并在假定已知Rayleigh波水平分量的情况下,利用傅里叶变换求得近似Rayleigh地震波场。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地下管廊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议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波动的传播过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变形以整体弯曲变形为主;结构顶面应变约为对应底面位置应变的两倍,与Rayleigh波沿深度衰减的规律相类似。  相似文献   
823.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24.
根据某类事件发生时的行星空间位置分布,可以从理论上建立该事件的时间预测模型.指出这一方法有可能通过计时历史资料的归算,提供未来灾害事件发生时刻的预测信息.以地震为例,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思路.处理了1900-1996年中国震级6.5及以上级的311次地震资料,据此:(1)统计得出了历史时期的地震时间与行星位置分布的相关性;(2)利用这种相关性并以7星组合作1997-2010年间6.5及以上级地震的模拟预测,给出了6个可能的危险日期;(3)采用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的35次M6.5级地震对模型作检验,表明总计14种单星和组合模型中日、月、水星、金星和天王星等五种模型稍好,而冥王星和海王星模型则不理想.(4)指出该模型不适用于较大区域,因其难以提供较精确的地点信息.此外,预测精度还与步长和确定的危险日期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825.
"5·12"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是对我国地震应急避险工作的严厉拷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现行的体制.从地震灾区收集了应急避险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调研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地震应急避险措施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公众在地震灾害中应急避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26.
汶川地震孕震机理的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引起社会及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该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如何预报问题更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纵横两个侧面来研究汶川地震发生的机理,即:先利用GPS资料研究地表的变形场,然后运用数值方法对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一个剖面进行模拟.文中的计算结果显示:①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地表的主应变率的方位与该区域的地应力方位基本一致,但形变量值很小,表明断层处于闭锁之中;②对地震发生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显示等效应力及变形能量密度在空间分布由分散状态逐步向龙门山地区集聚,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复发周期约为3 163年.因此,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及本文的研究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动力成因可能为:随着印度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不断挤压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后形成的物质东流在向东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东流物质在川西地区囤积,造成龙门山隆升;高角度、铲状的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正应力随着川西高原的向东运动而不断增大,再加上断层附近介质刚性大,这就导致该断层的闭锁程度增高;但另一方面随着高原东流物质的不断向东运动,龙门山下部地壳囤积的东流物质不断地向斜上方推挤龙门山断层上盘,这样会导致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剪应力越来越大;当剪应力超过摩擦强度时,断层解锁发生地震.最后,针对这种发震机理的新型地震,提出了今后关于地震预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27.
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代谢的变化,采用Biolog-ECO生态板技术,研究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未受损区、受损治理区、受损未治理区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未受损区和受损治理区表现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区,在受损未治理区表现为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内受损未治理区AWCD值均处于最低水平;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类型明显多于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区,在不同气候类型区内碳源利用种类均表现为受损治理区未受损区受损未治理区的趋势;不同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其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未受损区受损治理区受损未治理区,而受损治理区均具有最高的丰富度指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征与土壤养分、地上植被生物量及植被覆盖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主要通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环境的作用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在不同气候类型区与不同的受损治理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28.
本文简要分析电磁波的接收及仪器原理,介绍MDCB电磁波法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方法,统计了多次预报地震的结果,对这种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与传统电磁波仪器预报地震的方法进行对比,指出这种预报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9.
本文通过对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特点介绍,以及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宏观异常、地光、地声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各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产生,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发生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在地震预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0.
汶川县城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灾害是对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威胁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强震的作用则会诱发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等不良地质体,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源条件。为深入认识在强震和强降雨等极端事件下震区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潜在风险,以汶川8.0级地震强震区汶川县城后山南沟为例,基于高分辨率RS影像和GIS技术,通过开展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指标分类及赋值、空间计算及叠加分析,对该城区泥石流风险开展了实例研究,并基于此探讨了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可为该城镇乃至西南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