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运用R/S分析(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连云港市3个大气环境定位监测点近10年来的SO2、NOx和TSP序列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市SO2、NOx和TSP月均值序列的Hurst指数在0.500~1.000,表现出明显的长程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程度的强弱随着城市功能区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连云港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过程和科学制定环保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连云港市循环经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属于轻微污染,生态质量总体较好,沉积物中As、Cu相对于Hg、Pb、Cd污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潮滩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GC-ECD检测了连云港地区绣针河口、临洪河口、灌河口北和灌河口南等4个潮滩断面表层沉积物中DDTs和HCHs含量及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连云港潮滩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2.15—24.84 ng.g-1之间,均值为9.09 ng.g-1.其中DDTs的含量在1.11—11.74 ng.g-1之间,均值为3.72 ng.g-1,HCHs的含量在0.38—20.17 ng.g-1之间,均值为5.36 ng.g-1.4个断面有机氯农药含量的顺序是临洪河口>绣针河口>灌河口北>灌河口南.连云港潮滩沉积物中HCHs主要来源于早期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灌河口有新的DDT污染源输入.总有机碳是影响绣针河口和临洪河口潮滩有机氯农药分布的主要因素.以风险低值(ERL)为评价基准,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最大风险商达到7.43,连云港潮滩有机氯农药存在着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泥砂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9月对连云港市某泥砂质潮间带3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大型底栖动物57种,其中多毛类23种,甲壳类18种,软体动物10种,其他类群6种。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2 119.1 m-2,总平均生物量为66.34 g/m2,其中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ar)在高潮带的丰度高达3 082.7 m-2,整个潮间带丰度呈现由高潮带向低潮带逐渐降低的趋势。潮间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整个调查潮间带的沉积物环境较清洁。  相似文献   
16.
对连云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将3个时段内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均能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县域电磁环境辐射水平整体略低于城市区域,基站周边整体受电磁辐射影响程度随高度上升呈增加趋势,10 m~15 m高度处的综合场强平均峰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年对连云港市农药化肥使用量以及水体中N、P等污染研究的结果显示:化肥的使用强度在381kg/hm^2,农药使用强度在8.12kg/hm^2;市区河流水体中N、P的含量严重超标,郊县河流的污染主要是N;水库污染相对较轻,近海海域的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中,亚硝酸酸盐的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海海域水环境对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7—2005年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对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pH、DO和COD年际变幅不太且符合GB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998—2002年油类含量超出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虽然近几年污染减弱,但总体来看,油类已成为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无机氙和活性磷酸盐虽然没有超出二类标准,但逐年有上升趋势;NO3-N和NO2-N的全年最高值多在8、9、10月,与该季节河品泄洪将大量营养物质带八大海有关,有可能引发赤潮,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19.
于2019年3月和7月对连云港主要入海河流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基于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15条入海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良好以上的断面占总数的66.7%,调查共发现硅藻、绿藻、蓝藻、裸藻、黄藻及金藻共计106种着生藻类,其中春季60种,夏季80种;硅藻为全年优势种。着生藻类全年平均密度为42 266.7 个/cm2,各断面密度差异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46~392,平均值为2.93,其中夏季H’平均为3.07,高于春季的2.80,总体呈放置7 d样品多样性高于14 d样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生态旅游的涵义、特性和意义的基础上 ,研究了连云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与潜力 ,提出了促进连云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