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光学显微镜对在2003-2006 年连云港海州湾附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进行观察,初步鉴定出赤潮的种类,并对形成赤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期望该调查分析结果对于海州湾附近海域生态研究,摸清赤潮的成因和过程,定期监测,减少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臭氧和颗粒物等的重要前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为研究连云港市VOCs的组分特征和来源,选择4个国控点开展春、夏和秋季典型日的VOCs采样和分析,计算VOCs不同组分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解析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春季VOCs浓度为27.46×10~(-9)~40.52×10~(-9),夏季为45.79×10~(-9)~53.45×10~(-9),秋季为38.84×10~(-9)~46.66×10~(-9);含氧化合物的浓度占比为41%~48%,在各个季节均为最高,浓度水平较高的VOCs物种是丙酮、丙烯醛和丙醛等,异戊二烯的浓度在夏季较高;一般而言VOCs浓度09:00高于13:00,其中丙烯醛、乙烯和二氯甲烷的变化较大;含氧化合物的臭氧生成潜势(OFP)最高,其次是芳香烃和烯烃类,烷烃的OFP最小,OFP较高的VOCs物种是丙烯醛、丙烯和乙烯等;影响连云港市VOCs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源(49%)、溶剂使用源(23%)、交通源(14%)、涂料使用源(10%)和天然源(4%).需重点关注连云港市VOCs中浓度水平和OFP均较高的含氧化合物,重点控制工业源对VOCs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根据连云港市降水监测资料和有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的年变化情况,以及酸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市酸雨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SO2是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指出近年来该市酸雨污染趋势缓和,但随着经济发展,SO2的排放量加大,酸雨污染有扩大趋势,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34.
连云港港区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连云港海洋环境质量,对连云港港区水质、沉积物及生物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港区内某些点位水质中无机氮含量较高,达到污染程度,其余点位监测指标均正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尚未对该海域造成污染。浮游植物31种,其中甲藻门8种,硅藻门23种,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为1.84×104m-3~1.16×105m-3;底栖生物17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89。港区内水域环境时空变化表明,海水中锌含量连续大幅增加,其余指标均下降50%,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5.
于2018年六五环境日期间开展便民服务,监测山泉水或井水。监测项目主要有:酸碱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等。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居民送样水监测分析后评价,80%的水样存在某一项或几项指标超标,其中一半水样硝酸盐超标,需予以重视,建议提高安全用水意识,不要作为饮用水使用。  相似文献   
36.
张亮 《环境与发展》2020,(2):210-211
利用生态红线解决环境问题是落实空间管控要求、实现精细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详细阐述了连云港市生态红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生态红线信息化管理成效进行了分析,对其他地区实施生态红线管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7.
针对2022年1月5—14日连云港发生的细颗粒物(PM2.5)连续污染事件(PM2.5超标共计5 d),基于常规空气质量参数、气象要素、颗粒物组分参数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污染期间PM2.5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结合大气化学与天气预测模式(WRF Chem)和敏感性试验方法,定量评估了应急减排措施对连云港各区县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 d超标日中有3 d为轻度污染,2 d为中度污染,全市PM2.5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利的气象条件(静稳、小风、高湿)、本地排放(机动车尾气、工业工艺源)和二次生成共同导致了PM2.5污染的发生。实施黄色预警管控后,ρ(PM2.5)平均值下降了4.6μg/m3,降幅为5.2%,其中东海县和灌云县ρ(PM2.5)的降幅最大,分别为6.1%和8.3%,同时污染天ρ(PM2.5)峰值平均下降了9.4μg/m3(6.0%)。通过PM2.5过程分析方法发现,应急减排导致人为排放、化学过程和背景浓度对近地面ρ(PM2.5)正贡献的减少量要显著大于垂直混合、区域输送和对流过程负贡献的增加量。  相似文献   
38.
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连云港近岸海域海水中营养盐、重金属等共19项指标进行3个航次采样监测.依照海水水质评价标准统计分析站点达标率,采用有机污染物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调查海域海水有机污染、营养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连云港市海域站位全年达标率为86.4%,达标面积为6543 km2,占管辖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