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根据环境物流定义,提出环境物流部门是联系生产部门和新产品生产部门纽带的观点,利用投入产出矩阵思想,构建环境物流的投入产出模型。以2010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和2007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有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环境物流投入产出模型,估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07年环境物流的投入产出表。结果表明,发展环境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2.
辽宁省干线公路网络通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干线公路网络和14个地市、21个主要县市为研究对象,以最短距离原则为基础,选取距离、时间和通达性系数来衡量城市通达性水平的高低;以行车速度为指标,得到不同速度下通达性水平的空间格局;在100km/h的行车速度下,计算一个城市在1h、2h、3h、5h内连接的城市数目,并对通达性水平的特点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5个城市的通达性水平呈现出"同心圈"结构,"核心—外围"模式明显。以沈阳和鞍山为核心,由核心向外围通达性水平逐步降低,且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通达性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通达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里辽宁省将逐渐形成5个交通圈,同时实现"一个工作日,全省通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3.
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质环境的研究中关于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本文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的地质环境分析为例,提出了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并总结出前第四纪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第四纪地质环境的演化分析,全新世和古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现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等四个方面的分析要点和步骤,并总结出该地区地质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北方山区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应用气象模式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本溪市2016年PM2.5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组分特征及主要污染源贡献情况进行分析.本溪市SO2、NOx、TSP的工业排放量分别达到5.2×104、4.1×104、16.1×104 t.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监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模拟效果较好. 1月ρ(PM2.5)明显高于7月,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态势,高值区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附近. 1月ρ(PM2.5)本地源贡献率表现为钢铁(35.7%)>供暖(12.5%)>居民(7.5%)>移动(5.2%)>秸秆(2.0%)>电力(0.4%);7月为钢铁(48.6%)>移动(9.2%)>建材(3.5%)>居民(2.8%)>电力(1.5%).受气候、地貌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影响,1月区域传输特征明显,外来源贡献为24%,高于7月的14%.另外,1月和7月本溪市PM2.5组分中二次粒子(SO42-、NO3-、NH4+)占比分别为29%和32%,碳组分(OC、EC)占比分别为43%和37%,碳气溶胶污染严重.研究显示,本溪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1月部分区域浓度超标主要是由于以钢铁行业为主的工业排放造成,加之本溪市1月以西北风为主且风力较大,市区位于西部低海拔地区,来自中部城市群的污染物在向东南方向传输过程中受到高海拔山区阻隔,从而形成污染物积聚效应.   相似文献   
45.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典型重污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分布状况,将1月17~19日作为典型污染日,分析其污染状况及对应的气象条件,得出该地区典型重污染的气象条件是:风速小,日均风速小于2m/s,且都是局地风的影响;逆温严重,贴地逆温持续的时间长,大约持续到中午11时左右,逆温层的厚度大,5个城市逆温层的平均厚度大约在550~600 m,逆温层的强度大,5个城市的强度大约在0.9℃/hm~2.6℃/hm之间变化;从天气形势上来看,该地区冬季典型污染日主要受长白山小高压及东北地形槽的影响,大气状态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46.
Spot遥感影像照片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改变以往的地形图调绘、实测等传统调绘方法,利用法国Spot5遥感影像照片作为外业调绘的图面资料,结合现地调查,取得较好效果。Spot5遥感影像经PCI软件处理后具有明显特征,根据遥感影像中各地类的色调、形状、阴影、纹理、位置、大小等特征直接沿影像特征的边缘准确勾划出地类界线,即可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野外调绘工作。大大降低了野外调绘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工、省钱。  相似文献   
47.
基于P—S—R框架建立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辽宁省城市“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生态安全预警模型,通过VENSIM仿真2010年至2020年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趋势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表明,未来10年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分为3类:生态安全区、生态安全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属于生态安全预警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西北部。从辽宁省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看,未来生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安全预警结果可为辽宁省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对2006—2011年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现状监测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辽宁省14个城市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4项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比2010年小幅增加。2011年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污染最轻的季节是夏季;辽宁省14个城市沿海城市空气质量4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内陆城市。辽宁省的特殊气象、城市化和能源利用不合理等造成近地面污染严重,从而影响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49.
在国家推荐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试用)>以及具体建议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提出选择区划关键指标的基本原则,并对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选择和优化.基于以上基础工作,进一步以全省100个县(市、区)为基础,将全省合并为58个分析评价单元,采用选择的关键划分指标和实际数据,运用SPSS软件的K-均值聚类方法,初步划分出9个优化开发区、27重点开发区、14个限制开发的农业地区和8个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50.
以辽宁省为研究地域单元,运用区位嫡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宁省1996-2005年以来的海洋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关联进行测度与研究,得出辽宁海洋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产业集群现象,各海洋产业关联度较大等结论,并根据研究结果及辽宁省海洋资源状况,对发展辽宁海洋产业集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