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10篇
综合类   861篇
基础理论   272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18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利用1985、2000、2013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等,分析1985—2013年我国典型地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相互转化时空变化特征等,揭示1985—2013年生态环境格局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一级分类生态系统综合变化率,赣江、闽江、白龙江和岷江上游流域分别为4.7%、3.9%、3.3%和1.7%,生态系统变化强度1985—2000年较缓,2000—2013年更剧烈。1985—2013年典型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转化方向具有持续性和双向性特征,岷江、白龙江和赣江上游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效果明显,出现较高比例的耕地转为森林和草地;面积占67.4%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与耕地生态系统和人工表面生态系统变化有关;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生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主要河流谷地的线状延伸,主要城镇居民点附近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较为突出,人类活动是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典型区尤其是敏感区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减少人类经济活动,降低洪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372.
基于RS/GIS的大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8、1995、2001和2007年的四期TM数据,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定量分析大辽河口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大辽河口地区的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湿地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或人工景观,具体表现在转化为建筑用地、水稻田、养殖区。1988~1995年期间,大辽河口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该地区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降低,造成了一些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消失;但是自1995年以后,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升高,抗干扰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3.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威胁到各种陆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为落实环保部《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2006年云南省土壤污染调查全面启动。系统运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作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Arc GIS作为地图开发工具,来完成数据的导入和校验,统计、评价和对比的分析与查询,以及各类统计图表的自动生成。系统开发解决了庞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问题,对数据进行了生动的图表化表示并通过数据自动更新机制,简化了数据的管理工作,提高了《云南省土壤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制效率,对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工作具有较大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37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主要任务、预案管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阐述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一案三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75.
大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典型污染日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连市区10个空气监测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大连市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对臭氧污染日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臭氧污染主要出现在4—10月。在强紫外辐射、高温、低湿、低压和低风速的气象条件下,监测点位的臭氧浓度较高。臭氧污染日的日变化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夜间持续升高型3种类型。通过对2015年的一次高浓度臭氧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气团轨迹进行分析,发现臭氧浓度在夜间持续升高现象与区域输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6.
从技术监督、网络建设、技术研究、执法程序及自身建设等方面,论述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措施是改革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即人、财、物管理以条为主,党群活动以块为主,业务开展兼顾条块。  相似文献   
377.
针对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流态研究需要,通过备选示踪剂氯化锂、亚甲蓝和氯化钠的污泥吸附试验以及曝气静沉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对这3种示踪剂的吸附作用,以及示踪剂浓度对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亚甲蓝易被污泥吸附,对试验数据干扰较大,且吸附亚甲蓝后,水样中污泥对CODCr的处理效率下降幅度达50%以上;氯化锂和氯化钠是离子型示踪剂,本身不易被吸附,投加后的活性污泥对CODCr的处理效率基本不变,保持在70%以上。从示踪剂投加量以及出水水质控制方面考虑,确定氯化锂为3种示踪剂中的最佳示踪剂。  相似文献   
378.
为了厘清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市各类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特征,使用忻州全市1980、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LULC)二级分类数据,经过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探讨分析了忻州市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LULC及格局的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忻州市的生态环境变化态势。研究区近40年来以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加为主,其他各类减少,城镇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和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草地、耕地以及湿地上;其中2000—2018年的变化更剧烈,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加剧,但同时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了森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379.
在大型污泥搅拌机中探索采用偏心双轴搅拌,使用Fluent软件对偏心双轴搅拌槽内污泥流体的流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并与中心双层搅拌进行比较,分析2种结构搅拌槽内宏观流场结构、速度分布及功耗特性,通过实验测量不同转速下偏心双轴的功耗,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偏心双轴搅拌形成的流场结构打破了中心搅拌的流场对称性,有效的消除了隔离区。偏心双轴搅拌槽内流场各方向的速度分量均比中心双层搅拌有明显的提高,速度梯度较大,能够增大搅拌混合区,有利于污泥固液两相的混合。在N=5 r·s-1时偏心双轴搅拌的功耗约为中心双层搅拌的90.4%,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80.
借助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某同步进出水SBR设备4种不同进水位置以及3种进水孔排布分别进行流态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到最佳的进水方式;同时在该进水方式下对进水流量为0.5、0.7、1.0、1.3和1.5 m3/h时反应器内的流态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通过示踪剂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验证。对于实验用SBR(长×宽×高为2 m×2 m×1.2 m),进水流量1.0 m3/h是最佳进水流量,此时反应器内流态稳定,进水区域主要分布于反应器中下部以及远离堰口的池壁附近,死水区面积较小,冲击负荷适中,进水对出水水质影响较小;当进水流量小于1.0 m3/h时,进水主要分布于反应器池底,对角线方向以及远离进水端池壁附近3个区域且彼此相对独立,池内死水区面积较大;当进水流量大于1.0 m3/h时,进水冲击负荷过大,迅速形成短流,影响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