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10篇
综合类   831篇
基础理论   272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18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41.
分析了装备维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并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综合集成各种信息,建立了结构设计的模型.最后,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该模型在装备维修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4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丁园 《环境与开发》2000,15(2):25-28
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改良措施和农业措施四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并就其原理、实例、优缺点和合理应用等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43.
曲波  刘俊新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2):1585-1588
聚-β-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和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许多情况下可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以活性污泥微生物作为PHB合成菌,研究了动态底物投加方式下,溶解氧对污泥贮存PHB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HB的贮存过程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氧的提供。溶解氧浓度的提高明显加快了底物乙酸的吸收,进而导致更大比例的乙酸被活性污泥贮存为PHB。试验中,溶解氧浓度由饱和浓度的10%提高到70%,PHB的产率由0.36 C mmol/C mmol 提高到0.56 C mmol/C mmol,PHB的胞内含量也由26%提高到37%。试验证明溶解氧是控制活性污泥合成PHB工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4.
采用基于欧拉框架下的Small Slip Model颗粒拟流体模型和Three Layer Model壁面沉积边界条件,并运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方法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内亚微米颗粒污染物的输运和分布结构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洁净室内颗粒污染物的输运和分布特征受空气流场的制约,尤其是室内存在的回流区和旋涡区,对污染控制和排除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颗粒的湍流扩散作用在对流作用较弱的区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机理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助于提高模型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5.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中水域景观的分布质心整体上移动了2.31km,向东南偏离了53.87°。  相似文献   
746.
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两个维度选取8个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江苏省丰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耕地作为丰县景观基底,其景观结合度水平较高;耕地和园地景观的聚集度高、破碎度低、连接度高,而其他农用地和林地则相反;距离交通线路越近,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均匀度等景观指数越大;经济较发达镇的斑块密度较大,景观分散度和分离度指数较高,聚集度指数较低;距县城越远,景观类型分布越集中且较单一.  相似文献   
747.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景观空间格局,选用阜康市1999年LANDSAT TM影像,运用ARC/INFO对影像进行目视判读和数字化工作,利用景观统计软件Fragstats For Arcview分别计算一些常用的景观指数,通过运用景观空间理论对景观指数分析,得出阜康绿洲总体景观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748.
Through interpreting Landsat TM image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ina in 2000. It calculates rural residential land percentage for every 1-km2 cell. The entire country is divided into 33 region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during the 1990s. According to the remote sensing survey,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creased by 7.88 × 105 ha in the 1990s. The incre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as 0.55 million ha in 1990–1995 and 0.23 million ha in 1995–2000. In 1990–1995,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eastern regions such a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North China Plain, accounting for 80.80% of the national growth; the expans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was much more moderate. In 1995–2000, the expans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eastern regions slowed, accounting for only 58.54% of the increase at the national level, whereas the expans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accelerated. Rapid rural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resulted from increasing home construction and the limited control on rural land. The great regional disparity reflecte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policy change. Our finding shows that nearly 60%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 came from cropland.  相似文献   
749.
EGSB反应器水力流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厌氧反应器(EGSB)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最高容积负荷达46kg/(m3·d),CODCr去除率在90%以上。采用脉冲示踪法,以LiCl作示踪剂,对反应器的膨胀特性、水力流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负荷是影响膨胀特性的主要因素,EGSB的适宜膨胀率应保持在15%~19%。  相似文献   
750.
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DEM和地貌数据,基于像元二分模型、遥感与GIS技术对2007~2013年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估算,并结合高程、坡度、坡向和地貌数据,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植被受损与恢复的空间动态格局变化。研究表明:(1)植被覆盖总体良好,近一半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均在中、高度以上,空间格局上呈现由西部的龙门山区向中部的平原区域降低的总体趋势;(2)地震造成植被受损面积约6.91×105 hm~2,集中分布于海拔324~800 m、坡度20°、东坡、南坡和西坡及山地地貌部位;(3)震后5 a,植被恢复面积约4.88×105 hm~2,主要分布海拔324~1 000 m、坡度30°、平缓坡、南坡、东坡和西坡、丘陵和大起伏山地以下区域;(4)高程、坡度和地貌对植被损毁与恢复的影响明显高于坡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