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485篇
安全科学   130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75篇
综合类   1432篇
基础理论   349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116篇
社会与环境   390篇
灾害及防治   2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中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目标及理论依据和基础,归纳生态农业建设的一些模式和技术,总结中国生态农业得到的丰硕实践成果,指出中国生态农业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持续农业的重要模式,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双重目标的战略抉择,并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2.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提出就全国平均而言,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92hm2、0.104hm2、0.115hm2(可以看作当前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根据2010、2030、2050年我国的预期耕地面积以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就全国平均而言,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9hm2、0.067hm2、0.074hm2(可以看作近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3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2hm2、0.058hm2、0.064hm2(可以作为中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5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46hm2、0.052hm2、0.058hm2(可以作为远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  相似文献   
73.
全球环境变化给发展中国家和南北关系带来深刻影响,理解环境问题的全球不平等需要以发展中国家80年代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沉重债务为背景。南方的环境政策优先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生活的可持续性相连,而不是通常与全球环境变化的长期性风险相关,然而,全球环境变化又与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南方的立场看,当“问题”对他们不十分迫切时,就很难同意采取措施,仅此原因,北方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关切要得到成功回应,真正的全球契约就需要解决基本“发展”问题,主要是贫困。  相似文献   
74.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污水处理的实地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场模拟发现,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中N、P的净化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呈指数规律下降,初期净化效果与污水中N、P的含量为正相关关系。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生态系统和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生态系统对N、P的去除量大于纯沼泽水,毛果苔背系统又高于乌拉 苔草,表明植物各类和重量、泥炭土厚度等都影响净化效率。通过统计显示,毛果苔草生态系统不同组分对N的净化能力大小的排列次序为:茎叶>泥炭>根系>枯落物;对P的净化能力排列次序为:根系>泥炭>茎叶>枯落物。按单位质量组分对P的去除量由小到大对比,泥炭:茎叶:枯落物:根第为1.00:1.81:2.95:3.84;而对N的净化效果由小到大对比,泥炭:枯落物:根系:茎叶为1.00:1.62:2.00:5.11。毛果苔果地上部分单位干重对N的吸附量是地下部分的大约2.6倍,表现出N具有从根系向茎叶传递积累的特性;相反,毛果苔草地下部分单位干重对P的吸量是地上部分的大约2.1倍,显示P主要积累于毛苔草的根系中。  相似文献   
75.
论深入广泛推行清洁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了国内推行清洁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工业和资源特点,阐述了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必,现时,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指出了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巨大潜力,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入广泛推行清洁生产的4条措施:(1)加快完善清洁生产政策,(2)深入实施清洁生产审计,(3)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理论研究,(4)积极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76.
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地质工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领域。指出城市地质工作必须服务于城市(城市群,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灾防灾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自然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将有所差异。归纳起来,城市地质的重点工作领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战略与对策,城市地质环境容量及脆弱性分析。城市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面,易损性及对灾害的反应,城市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城市环境地质图纱的编制。数字城市环境地质:GIS平台上的地质空间数据库,城市地质环境动态分析,评价,决策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77.
MekongRiverisoriginatedinthenorthernrangeofTibetQinghaiPlateauofChina,flowingthroughsixcountries,theyareChina(YunnanProvince),M?..  相似文献   
78.
樊杰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349-356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79.
基于市域尺度的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肥施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环境退化,当前亟需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以便为维护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提供有效的对策。以中国336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2005-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1)2005-2015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化肥施用量的区内差异呈“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递减态势;而粮食产量的区域差异总体趋于增大,且呈“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递增态势。(2)化肥施用量增幅大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的趋势,而粮食产量增幅呈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3)从空间分布来看,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以“双高区”为主,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以“双低区”为主,且“低效施肥区”收缩,“他因素影响区”扩张。(4)期间,粮肥耦合关系以“双增型”为主,其他类型为辅,粮肥耦合关系主要向“双增型”与“他因素影响型”转变。  相似文献   
80.
中国风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990-2005年中国和英国风电发展数据,对两国风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据英国风电发展的阶段性,把中国风电发展划分为试验性发展、规模发展、过渡发展3个阶段,并预测到2007年步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因此,未来几年,中国风电场数目和规模将会快速增长,并且由集中走向高密度集中分布。据对影响风电场省级时空分布的自然、市场和政策共8个选择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中国风电场按省级划分为3个区域和8个亚区域,对聚类结果进行逐步判别回判,结果表明准确率达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