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6篇 |
免费 | 297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9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178篇 |
综合类 | 823篇 |
基础理论 | 249篇 |
污染及防治 | 70篇 |
评价与监测 | 98篇 |
社会与环境 | 136篇 |
灾害及防治 | 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计算了2013—2015年常州市臭氧(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常州市PM2.5、PM10、SO2、NO2、O_3数据,分析了O_3超标日不同类型气团来源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污染源贡献函数分析了影响常州市O_3超标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O_3超标期间易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气流影响,其中从东海和黄海途经浙江东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东南气流占比达50%以上。自内陆途经黄山-湖州-宜兴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116μg/m3。自山东经枣庄-宿迁-淮安-泰州-苏州-无锡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78μg/m3,但该气流对应的SO2和NO2平均值为各聚类中的最高。影响常州市O_3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在常州周边200 km以内的区域,且集中在从南京至上海的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和杭州湾区域;其中太湖湖区为重点污染源源区之一。O_3超标日影响常州NO2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和上海3个区域,太湖周边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湖州等几个临近城市为潜在的重点污染源区。与影响常州O_3的WPSCF高值区相比,影响NO2的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大、距离更远。影响常州O_3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高排放区域较为一致,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O_3污染与本区域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3.
Abstract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stimulates the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diminishes available agricultural land. Monofunc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nd urbanization any more, so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is going to be promoted in the ci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evolvement of the land use change from 1992 to 2004 and discusses some evolvement views. 相似文献
174.
针对传统及现有水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供给及净化服务功能的贵州省水生态占用概念与模型,将其划分为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的水生态占用两部分,建立水产品、水资源、水环境3类账户,并在此基础上以2000—2014年的贵州省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水产品账户中,贵州省水产品消费的水生态占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较小,水产品消费呈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大;(2)水资源账户中,贵州省淡水资源的水生态占用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则呈明显波动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淡水资源消费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其与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态势一致,淡水资源消费的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环境生态压力主要来源于氮污染,2000—2010年消纳污染的水生态占用变化不大,2011—2014年波动较大,历年生活水污染账户值均大于工业,今后要注重加强生活水污染防治,消纳污染的水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的趋势,水环境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高;(4)与现有生态足迹模型的比较分析可知:该模型核算更为全面;不考虑均衡因子,并以最大水生态压力指数来评价区域水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状态具有合理性,更能准确反映贵州水生态的实际情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5.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生态压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生态压力影响因素复杂,难以对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准确判断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生态压力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以抚顺市1995-2009年数据为基础,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预测了该市2010-2015年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耗指标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压力的主要因素;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样本的拟合精度以及对测试样本的仿真精度分别达97.91%和94.16%;抚顺市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别达到7.013、 0.523和6.49 hm2/人. 相似文献
176.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IPAT恒等式将碳排放函数分解成人口、人均GDP和碳强度三个因素时,碳峰值出现时间为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由正转负的正数值年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条件。(2)中国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自2003年起已经开始降低,最近几年一直在0.01~0.02徘徊,表明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碳达峰的方向发展,同时按照三个因素的预期发展目标计算得出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上限为112.2亿t,若2021—2035年保持相同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碳强度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绝对值需要比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高0.14个百分点。(3)在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回落的前提条件下,2060年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65%,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1.4亿t,强化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0%,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6.6亿t,而碳汇和CCUS等固碳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需要控制能源消费,践行低碳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77.
178.
利用小波的时频局部化的特征,将信息的加密过程由传统的时域中进行改为在时域和频域中进行,达到信息加密和增强信息安全性的目的.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信息的加密与解密的过程,一种是将明文保存为图像文件格式,对图像文件进行小波的分解与重构,实现信息的加密与解密;另一种是将明文数值化为一个系数矩阵,对数值矩阵进行小波的分解与重构,实现信息的加密与解密.通过小波分解过程进行加密,小波的重构过程进行解密,改变了传统的在空域中通过一系列的移位、迭代和置换的方式进行的加密过程,因此也不能通过传统的解密方式进行解密,增强了信息的安全性.由于小波的多样性,不同的小波变换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增加了解密的难度,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9.
本文基于湿地植物在河流湖泊中的物理、生化反应机制,应用MIKE21中EcoLab的编辑功能,建立湿地植物的水质模块,将植物的阻流、产氧、耗氧及微生物和植物吸收营养盐过程参与计算中,耦合湿地水动力实现水质模拟.在对妫水河表流湿地调研及监测基础上,建立妫水河下游与三里河的模型,考虑湿地植物类型、分布及水量变化下的植物有效面积等作用,定量研究工程尺度上河流湿地水动力及水质净化效果.计算中采用实测数据率定湿地植物对水质作用的关键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无循环系统对支流三里河及上游调水时,岸带湿地建设后相比建设前,下游出口处氨氮、磷酸盐和总氮的浓度下降了14.29%、 33.33%和20.00%;循环系统运行后,三里河和妫水河上游流量分别增加0.4 m3·s-1,使得部分河段水位抬升,断面平均流速略有增加,三里河和妫水河的有效湿地覆盖率分别增加了144.44%和13.16%,出水口处水质与工程前相比,氨氮、磷酸盐和总氮分别下降了35.71%、 50.00%和46.67%,循环体系的建设加强了湿地净化功能.模型有机地将湿地植物分布融合进模型... 相似文献
180.
为促进安全管理,提高效率与效果,对基于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将情感思维融于安全管理,基于情感思维的定义、内涵及功能,具体分析安全管理中情感思维的功能及其功能综合作用,建立安全管理中情感思维功能作用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分析情感思维驱动力及强化作用及其对安全目标实现的影响;建立基于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设计模式,最后提出优化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以促进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表明:基于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研究,能较好地体现安全管理人本原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将理性融入其中与情感进行平衡,实现安全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