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鄱阳湖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策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鄱阳湖区域内,以鄱阳湖为龙头,与周边湖口、星子、德安、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波阳、都昌诸县和九江市庐山区以及与鄱阳湖相近相通的南昌市区组成一个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圈。 为把鄱阳湖区域发展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湖区各级旅游组织和旅游目的地,应遵循整体性、地域性、市场性、持续性、大众参与性、可操作性原则,充分发挥鄱阳湖旅游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功能,实施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发展战略,从理念识别(MI)、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等角度协调构建旅游形象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独特性与市场冲击力的总体形象理念,提炼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差异性极强的总体形象宣传口号,创造具有赣鄱特色的整体旅游新形象。根据鄱阳湖地脉、文脉、旅游资源特色与旅游产品主题,可将主题形象定位为:东方“山江湖”,世界“后花园”。与此相适应的整体形象宣传口号为:华夏“山江湖”都会之地,世界“山江湖”奇观胜境。  相似文献   
142.
近17年鄱阳湖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云凯  白秀玲 《生态环境》2011,20(11):1653-1658
通过对1989、1999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借助ARCGIS、FRAGSTATS等软件对鄱阳湖区近17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7年湖区景观空间结构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从景观水平上看,湖区整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大,各斑块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均匀和分散,景观中斑块的形状渐趋不规则,复杂程度加大。在斑块类型水平上,研究区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斑块之间的结合度降低,形状逐渐变得复杂,水体斑块之间的水力联系减弱;草地和林地的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变化并不显著;耕地虽然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但在近17年间,其优势地位被逐渐削弱,破碎化程度也在逐渐加大,斑块形状的规则性降低,各斑块之间的分离性加大;滩地的变化主要受水文情势和泥沙淤积的影响,破碎化程度经历了先加大、后降低的过程,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增大;建设用地的变化最为明显,其破碎化程度也有所加大,但斑块间的连接程度相对研究初期有所增加;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小的景观类型,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则有所降低,斑块形状也渐趋简单。  相似文献   
143.
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霞  刘宝贵  陈宇炜  高俊峰 《环境科学》2016,37(6):2141-2148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其水情变化独特,与非通江湖泊显著不同.为探究水位波动对鄱阳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其浮游植物的响应特征,选取了鄱阳湖星子、都昌水域,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及其它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每周一次的原位监测.结果表明,高Chla浓度出现在鄱阳湖高水位和高水温期,水位波动可加强鄱阳湖浮游植物Chl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效应,同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_x-N,P0.01;NH~+_4-N,P0.05)显著负相关,而SD值、总氮和溶解性氮浓度与鄱阳湖水位值显著相关(SD,P0.01;TN,P0.000 1;NO_x-N,P0.01;NH~+_4-N,P0.000 1).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不同水位期,鄱阳湖所表现出的水环境特征显著不同,低水位期,营养盐浓度,特别是氮营养盐浓度较高;而高水位期,鄱阳湖水温较高和SD值较高.总之,鄱阳湖的水位波动影响了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和水体SD状况,加之高水位的稀释效应和人类活动,均直接影响了鄱阳湖营养盐状况以及Chla浓度.  相似文献   
144.
为掌握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鄱阳湖沙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以湿地松、香根草、单叶蔓荆、狗牙根等植物恢复措施的沙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植物恢复前后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土壤细菌多样性均有提升,在门水平上,绿弯菌门丰度大幅降低,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慢生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等丰度提升,而假单胞菌属丰度大幅下降.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固氮功能细菌丰度提升,而香根草、狗牙根土壤磷细菌丰度下降,湿地松土壤固氮、解磷功能优势细菌提升幅度为76.11%、51.12%,单叶蔓荆为65.04%、23.17%.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有效氮是影响功能细菌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有效氮与芽孢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呈显著水平以上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鄱阳湖沙地植被恢复措施提升了固氮细菌的丰富度,但不同植被土壤解磷细菌群落变化差异大;研究结果可为沙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图6表3参34)  相似文献   
145.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选取鄱阳湖南矶山湿地为研究区,湖泊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集水体和沉积物及其中不同类型微塑料样品(薄膜类、碎片类和纤维类),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环境中和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环境中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微塑料表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周围沉积物.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微塑料表面不同,鄱阳湖南矶山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沉积物相比,沉积物中微塑料表面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真菌群落主要包括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与环境样品相比,微塑料表面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增加.相...  相似文献   
146.
鄱阳湖湿地植被退化原因分析及其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感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对水深适应性强和耐污染的植物迅速扩张。无序采砂、防火烧荒、牲畜放牧加剧了这一局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被正在逐步退化。为了遏制这一退化现象,正在建立鄱阳湖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植物群落固定断面和针对稀有物种、对水深和污染物敏感物种、危害湖泊健康物种进行专项监测,针对发现的问题,用遥感影像辨识、实地勘测研究分析全湖变化状况,判断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对策,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提出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147.
环鄱阳湖区分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水环境约束力的大小,将环鄱阳湖区划分为核心、边缘和外围3个影响区。以该地区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情况为基准,通过构建CA-Markov-Logistic模型模拟2015年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情景,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进一步分析3个影响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来看,覆盖环鄱阳湖区约82%土地面积的耕地和林地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而城建用地所占比重将大幅上升,对环鄱阳湖区的开发在逐渐加快;(2)从土地利用影响力来看,地类分布概率与人口城市化率、生活城市化率以及经济城市化率的空间分布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3)从模拟结果来看,环鄱阳湖区核心区耕地范围将缩小而水体范围将扩大,边缘区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增加,外围区水体范围将大幅缩减,土地景观破碎化程度依次从边缘区-外围区-核心区的顺序下降,表明对鄱阳湖保护的作用正在显现,整个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取向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8.
1956~2011年鄱阳湖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鄱阳湖水沙研究集中在鄱阳湖"五河"各水文站的单站分析上,且水沙数据采用大多仅至21世纪初期,对缺测资料未进行有效插补。将鄱阳湖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分析了鄱阳湖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便为鄱阳湖泊形态变化研究以及水、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运用水沙相关、上下游泥沙相关法对部分缺测泥沙进行插补,获得1956~2011年的鄱阳湖入、出湖水沙系列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法、水沙双累积曲线法、Mann-Kendall法分析鄱阳湖入、出湖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特征,并且探讨了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入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相一致,而长江水沙的倒灌影响了出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2)鄱阳湖入湖悬移质泥沙从90年代开始下降趋势加剧,而出湖悬移质泥沙1956~200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2001~2011年呈现上升趋势;(3)鄱阳湖入、出湖年输沙量出现明显的突变点分别在1998年左右、2003年左右;(4)径流量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近10a来径流量略下降,主要受到降水量变少的影响,入湖输沙量变化受"五河"流域的水库蓄水拦沙、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人类河床采砂等因素影响;而出湖河段河床深度下切、江湖水面比降加大、人类在鄱阳湖采砂扰动河(湖)床均加大了近10a来出湖悬移质泥沙的输出。  相似文献   
149.
从“状态 压力 响应”指标系统框架出发,建立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变异系数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密度和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指标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有较大影响。在2000~2010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经历了由一般状态(状态Ⅲ)到良好状态(状态Ⅳ),再到一般状态(状态Ⅲ),最后发展为较差状态(状态Ⅱ)的过程。从警源上分析发现,这种变化主要由区域经济不断增长,人口压力增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所致。从总体趋势上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状态呈现恶化的趋势,虽然近年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环保投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加强了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但还是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使得水资源安全暴露出逐渐恶化的趋势,最后定量地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状态变化原因,并针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给出经济发展的用水约束条件以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对水资源安全做出合理定量的评价,可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TRMM降水产品在鄱阳湖流域的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比TRMM 3B42 V6和V7两种版本的降水产品在鄱阳湖流域的估算精度,了解TRMM卫星资料在中国南方湿润区的应用前景,利用2003~2010年V6和V7在鄱阳湖流域的降水产品以及同期实测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比二者在鄱阳湖流域降水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1)在年降水总量上,V6和V7的降水估算与实测降水差别不大,而在季和月降水尺度上,V6和V7的估算精度开始有所下降,但V7比V6结果要好一些,V7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比V6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高出0.1以上;(2)空间分布来看,V6和V7都能刻画出鄱阳湖流域降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的空间格局,但在修水流域和赣南地区,V6与实测降水偏差较大,而V7在这两个区域的降水估算精度有较大改善。总的来说,在鄱阳湖流域,V7估算的降水精度比V6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