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数字信号分析原理,对连续两幅图像进行互相关分析,寻找互相关函数的峰值;应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并通过计算机VC编程,解决了用于雷达测量单点流冰速度的不足;为大范围区域内流冰场瞬时速度的计算,实时雷达测量辽东湾海上流冰速度场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利用神经网络法对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003年1月8日获取的Landsat TM 卫星图像进行分类.Landsat TM5卫星数据的3、4、5假彩色合成图像空间分辨率比较好,影像层次丰富,地物界限清晰.因此,采用3、4、5波段作为输入层.经过目视判读和现场调查,将输出层单元设置为5个,包括是红树林、陆地植被、裸地(其他建筑用地)、水体和虾池.经过流程实际运算和精度对比,设定训练阈值的贡献是0.9,训练率是0.2,训练次数是1000,最大个体允许误差为0.1.分类精度达到86.86%,高于最大似然分类(50.79%)和光谱角分类精度(75.39%),从而最终获取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指标.结果显示研究区红树林均匀度(1.7789)和聚集度指数(0.6854)较高;红树林种类的优势度指数是-1.5850,为弱势群体;红树林的斑块破碎化指数是0.0325,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以北京市区为例。阐明了SPOT图像在城市土地、人口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笔者通过北京地区1986年3月2日的1:5万 SPOT 假彩色像片的信息量分析与其他遥感图像辨认地物的效果比较;和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制图、城市人口估算的可能、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环境主要变化的研究表明:SPOT 图像比第一代资源卫星 MSS 图像具有高得多的分辨力,能够较详细反映地面实况的信息,可满足1:5万土地利用制图要求、是估算城市人口、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环境,并监测其动态变化的有效而廉价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85,自引:6,他引:85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外扩张 ,旅游度假区沿湖岸不断扩大且呈集中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的驱动力是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外资大量涌入、城镇人口增长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05.
长江苏州段岸线资源利用遥感调查与GIS分析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了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评价岸线资源条件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立沿江基础产业带、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江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影像融合,快速发现目标靶区,精确确定岸线占用单位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运用GIS分析技术,弄清长江岸线江苏段的资源与利用现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评价,为长江岸线苏州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广州市1990-2005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建周  夏北成 《生态环境》2006,15(6):1289-1294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研究区域植被的时空动态特征,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基础。以1990、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大气辐射校正以及进行空间图像运算,生成广州市不同时序的植被覆盖度图,以此分析广州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过去15a植被覆盖度变化很大,从58.75%下降到46.06%,特别是中心城区和番禺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更显著。植被覆盖度下降最多的时间段是1990—1995年,恢复阶段是2000—2005年间。但是,从空间分布上看,植被恢复的区域主要是从化市,市区仍然处于继续下降状态,值得各方面关注,因为市区是人口密度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生态元素最缺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7.
基于RS和GIS的长沙城市热岛效应与TSP污染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长沙市为例,利用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在城市热岛中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城市热岛效应与TSP污染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都具有耦合关系。采用RS和GIS技术可以从空间上对TSP在城市热岛中的贡献进行研究。长沙市TSP污染的分布特征和热岛强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都是由市中心往外逐渐减轻。TSP高值区,城区呈高温区;TSP低值区,城区呈低温区。采用长沙市TSP高值区、TSP低值区的两个监测点2002年逐月TSP监测数据及相应气象统计数据,从时间上对TSP污染与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相关性研究,长沙市TSP污染与热岛强度在年度分布上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长沙城市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热岛强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使科学研究更客观、准确。3S技术用于中尺度的区域环境质量调查,可实现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而传统技术获取的环境背景数据,则从微观上对空间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8.
Summary 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an attempt to measure the path of habitat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a coastal dune system (Kenfig Burrows, South Wale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he loss of slack habitat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tinuing stabilization of this dune system is a major cause for concern. These habitats support a range of plant species, including the rare fen orchid,Liparis loeselii, as well as other hydrophytes. A decrease in their areal extent implies a reduction in biodiversity. To quantify the overall rate and spatial dimension of these changes, a series of aerial photographs dating from 1962 to 1994 were digitized and analysed in a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The resultant maps. transferred to a vector-based GIS, were used to derive a transition matrix for the dune system over this period of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has been a marked reduction in the total area of bare sand (19.6% of the dune system in 1962, but only 1.5% in 1994) and a decline in both the areal extent and the number of dune slacks.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Salix repens dominated habitats, at the expense of pioneer species. Analysis of the habitat maps, together with hydrological data, within the GIS suggests that even the dry slack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greening and to support invasive species. In terms of habitat management however, there is still scope to restore many of the slacks to their original state. It is estimated that at least 24% of the area occupied by partially and moderately vegetated slacks could be rehabilitated.  相似文献   
109.
应用陆地卫星TM图象编制闽北土壤图(1:10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M原图象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和似自然色图象作目视解译为主,根据土壤及其相关地物的野外光谱测定数据,分析其影象色调特征;用TM 7个波段原始黑白图象作对比解译,以预测不同地物的彩色合或效果并选择最佳合成方案;用TM6热红外图象作假彩色等密度分割处理,以提取随海而异的地面温度场和土壤类型垂直分带信息;用TM比值图象及其假彩色合成处理,以逐步增强并提取土壤信息;最后参照同比例尺地质图和地形图等相关资料,完成土壤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110.
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定量研究生态环境调控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问题。提出一种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调控管理模型、调控方案优选与实施。并介绍一个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