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篇 |
环保管理 | 24篇 |
综合类 | 14篇 |
基础理论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7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Ji-Quan Shi Ziqiu Xue Sevket Duru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07,1(4):473-480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integrated laborato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ultrasonic P-wave velocity response to supercritical CO2 displacement of pore water in Tako sandstone.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velocity data recorded using an array of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mounted on a core sample showed that the P-wave velociti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displayed a similar trend in time, i.e., an initial sharp fall followed by a more gradual decline.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observed in the measured P-wave velocity reductions across the sandstone core could largely be attributed to the final state of saturation (e.g. uniform, patchy or in-between) attained by the two-phase fluid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injection test using a simple 1D model wa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an estimation of the phase saturation changes underlying the measured P-wave velocity reductions. A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sured ultrasonic P-wave velocity reductions and the estimated CO2 saturation was established. Comparison with the Gassmann velocities showed that the empirically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marks a clear deviation from both the patchy and uniform saturation velocity curves.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历史地震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因素,采用非均匀网格,用灰色聚类分析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区划,最后用灰色决策理论,用求不等权和的方法将多目标决策转化为单目标决策,确定最佳方案和低烈度区的地震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3.
电力系统震后恢复过程及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调查、分析、研究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震后恢复过程,给出了电力系统主体部分、分布部分、服务部分震后功能损失的30%、60%和100%得到恢复的时间,计算了损失工作日数和间接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震后恢复时间和损失工作日数均随地震烈度呈对数上升趋势,并且主体部分的震后恢复时间最长,损失工作日数最多,分布部分次之,服务部分的震后恢复时间最短,损失工作日数最少。本文还讨论了电力系统经济损失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了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加速度的傅氏谱和功率谱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基于强地震动参数统计上的无向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地震学模拟模型和工程学统计回归模型的综合方法。文中定义了强地震动平稳段均方根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均方根加速度建立了震源力学参数和强地震动工程参数间的关系。通过对目前使用的主观持时定义的应用分析,指出主观持时定义使得估计的地震动过程的峰值加速度的变异性与实际地震动过程的峰值加速度的变异性有显著不同,明显偏小,这对于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可能会得到失效概度偏小的结果,应引起工程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5.
考虑管线震害发生的随机性,利用管线在地震作用下反应的二阶矩特征信息,采用带渗漏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的一次二阶矩方法,以华中地区某市主干供水管网为例,进行了基本烈度条件下的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中烈度条件下,供水管网中各节点均处于可靠状态;在高烈度条件下,节点主要处于可靠状态,局部处于严重不可靠、甚至出现断水状态。进一步地,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以管网年费用折算值为优化目标、管网拓扑结构与管径为优化参数、管网节点可靠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新的供水管网抗震设计优化模型,并将供水管网所在区域的道路信息引入管网优化设计中,提出了管网拓扑的自动生成策略,从而形成了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抗震设计方法。数值算例表明,基于可靠度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为风险-投资之间的合理均衡提供了理论基础,决策者可以据此选择所期望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6.
对我国沿海地区1~3a强震危险性给出三级层次分析结果。首先分析地震大开势,其次分区研究强震概率增益,最后以华南为例对小层次即潜在震源未来1~3a强震概率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7.
38.
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相一致的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震害预测方法,其震害预测结果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相一致。并以房屋倒塌及人员死亡两个单项震害为例,说明如何把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与震害预测相结合。 相似文献
39.
为适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需要,系统整理了1991年世界地震灾情及重要地震。统计结果表明:全世界1991年全年因地震死亡人数为2084人,中国只有一人;受伤人数约6500人,中国将近700人;倒塌房屋约62万间。全年直接经济损失粗略估算,国外2.7~3.2亿美元,国内约3.3亿人民币。对1991年度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0.
本文在分析我国防震减灾主要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防震减灾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工作思路。论述了综合防御的主要工作环节,根据分区分类指导的原则,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应是全国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