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9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湖南省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和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灾害灾情受到灾害系统脆弱性和致灾因子风险性的共同作用,而脆弱性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影响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物。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洪涝灾害是湖南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选取7项指标,应用数学模型来综合评估湖南省洪涝灾害的脆弱性.揭示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洪涝灾害脆弱性总体水平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这种分异规律与实际洪涝灾害情况具有一致性,说明本研究对该区防洪抗涝决策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最后针对影响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因素和成灾机制,提出一系列可持续的生态减灾工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2.
Animal wastes from intensive farming are generally collected for field fertilisation. They may contain drugs that can become soil pollutants.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uch contamination in terrestrial systems, sulphadimethoxine has been subjected to laboratory tests (in vitro, synthetic medium, and soil) using seeds of barley (Hordeum distichum L.). The drug suppressed normal post-germinativ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roots and leaves in both test conditions; this effect was dependent on the bioaccumulation rate, which was higher on synthetic medium than in soil. Bioaccumulation was higher in roots than foliage and this was markedly evident in soil and, in particular, in soils with a low humus content. The environmental risk of sludge application on soils and the possible contamination of food chai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3.
我国中西部生态脆弱带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坡地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部生态脆弱带是我国坡耕地集中分布地区 ,坡耕地水土流失是中西部生态脆弱带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 ,坡地梯化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实现坡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国家应加大投资力度开展以坡地梯化为中心的坡耕地综合开发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84.
此文介绍了金属旋压成形轮的轮廓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旋轮外形的应用侧重面.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湖南省东安县杉木无性系种子园通过分析杉木针叶营养元素年变化规律,确定营养分析的样品采集期,初步对球花产量与针叶中N、P、K含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制定出营养元素含量的临界值和最适范围。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当前我国安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一种企业实用的安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该方法的评价原理、程序和步骤,总结该评价方法的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87.
爆炸波在饱和土介质中传播时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在Φ900平面波加载器中进行的饱和土爆炸波传播试验,通过试验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爆炸波在饱和土自由场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在刚性边界上的反射问题。试验表明饱和土中的气体含量是控制波传播规律的主要因素,在深度方向上自由场应力峰值可能随深度增加,而在刚性边界上荷载反射系数可能>2。对饱和土与非饱和土中波传播规律的区别,在确定饱和土中结构的设计荷载时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88.
首先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发展沿革,且认真学习了目前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征求意见稿,归纳了征求意见稿还应实现四个重点突破: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职业危害防治应列为《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条款之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应与公共安全及行政管理分离;应对工伤保险预防机制作出明确要求。此外,建议通过《安全生产法》的进一步修订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化建设:建议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监察管理体制;推进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实行风险分级与分级监管;逐步提出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员专业化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系统;强化城市建设土地使用规划的风险管理和安全许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应强化应急准备工作;建立独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机构和公开公正调查程序;应在《安全生产法》中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功能;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应与激励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9.
微塑料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已成为新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强吸附剂,微塑料可以吸附共存的有机污染物,进而改变其环境行为和毒性;也可以通过解吸作用促进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因而,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强度和机理是全面评估两者的环境风险和深度研究微塑料毒性机制的必要信息。目前微塑料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起始阶段,加之微塑料本身成分、粒径、表面风化情况的复杂性及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多样性使两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亟需理清微塑料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因而,本文详细综述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从微塑料性质(成分、粒径和表面风化)、有机污染物性质和水环境介质性质方面探讨了吸附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机制,希望为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及吸附的后续影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0.
Dynamics in the global protected-area estate since 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tions of the world have committed to a number of goals and targets to addres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Protected areas have for centuries been a key strategy in conservation and play a major role in addressing current challenge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used to track progress on protected-area commitments is the World Database on Protected Areas (WDPA). Periodic assessments of the world's protected-area estate show steady growth over the last 2 decades. However, the current method, which uses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WDPA, does not show the true dynamic nature of protected areas over time and does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on sites removed from the WDPA. In reality, this method can only show growth or remain stable. We used GIS tools in an approach to assess protected-area change over time based on 12 temporally distinct versions of the WDPA that quantify area added and removed from the WDPA annually from 2004 to 2016. Both the narrative of continual growth of protected area and the counter-narrative of protected area removal were overly simplistic. The former because growth was almost entirely in the marine realm and the latter because some areas removed were reprotected in later years. On average 2.5 million km2 was added to the WDPA annually and 1.1 million km2 was removed. Reasons for the inclusion and removal of protected areas in the WDPA database were in part due to data-quality issues but also to on-the-ground changes. To meet the 17% protected-area component of 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 11 by 2020, which stood at 14.7% in 2016, either the rate of protected-area removal must decrease or the rate of protected-area designation and addition to the WDPA must incr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